槲蕨(Drynaria roosii Nakaike)是水龙骨科槲蕨属植物,通常附生岩石上,匍匐生长,或附生树干上,螺旋状攀援。根状茎直径1-2厘米,密被鳞片;鳞片斜升,盾状着生。叶二型,基生不育叶圆形。孢子囊群圆形,椭圆形,叶片下面全部分布,沿裂片中肋两侧各排列成2-4行,成熟时相邻2侧脉间有圆形孢子囊群1行,或幼时...
栎叶槲蕨(Drynaria quercifolia(L.)J.Sm.)是槲蕨科,槲蕨属大型附生蕨类植物。株高达1米以上。根状茎横走,粗壮,肉质,鳞片披针形,深棕色,有光泽。盾状着生,边缘淡棕色,裂片顶端钝圆,全缘,侧脉粗壮,叶坚硬,厚革质,棕色,两面均无毛;能育叶叶片革质,长圆形,孢子囊群在每对侧脉之间有两行,大小常...
槲蕨是槲蕨科槲蕨属植物,通常附生岩石上,匍匐生长,或附生树干上,螺旋状攀援。槲蕨分布于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北部、印度(阿萨姆)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台湾、海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和香港。 附生于海拔100-1800米的树干或石上,偶生于墙缝。槲蕨根状...
【药 名】:团叶槲蕨。【拼 音】:TUANYEHUJUE。【来 源】:为槲蕨科植物团叶槲蕨的根茎。【功 效】:舒筋活络、补肾益精、补虚消疳。【主 治】:用于跌打损伤、骨折、肾虚耳鸣、小儿疳积。【性味归经】:微洁,温。入脾、肾、肝三经。【用法用量】:内服:9一15克,水煎服。【考 证】:始载于《...
崖姜(Pseudodrynaria coronans (Wall. ex Mett.) Ching)是水龙骨科、崖姜蕨属植物。根状茎横卧,粗大,肉质,密被蓬松的长鳞片,有被毛茸的线状根混生于鳞片间,弯曲的根状茎盘结成为大块的垫状物,由此生出一丛无柄而略开展的叶,形成一个圆而中空的高冠;鳞片钻状长线形,深锈色,边缘有睫毛。叶一型...
骨碎补(Davallia trichomanoides Blume),骨碎补科骨碎补属蕨类植物。植株高25-40厘米,根状茎,且茎为粗壮肉质,表面附着钻状披针形鳞片,有绿毛;叶子为灰棕色,槲叶状,基部心形,背面有短毛,边缘有粗浅裂;多年生草本植物,不开花;果实为孢子囊群,着生再小脉顶端。花期7到8月,果期10到11月。骨碎补为治疗...
科:槲蕨科 属:槲蕨属 地理分布: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地·📒 槲蕨附生于海拔100-1800米的树干或石上,偶生于墙缝 其性喜温暖和半荫生长环境,生长适温为20-22℃,冬季5℃以上方可安全越冬,忌强光直射,喜散射光 ...
槲蕨科,作为植物界中的一个分类单元,包含了多种具有独特形态和生态特征的物种。在学术界,对于槲蕨科的分类研究和命名有着严谨的体系。科中文名为“槲蕨科”,其拼音名则为“hujueke”,而拉丁名为“Drynariaceae”。这一分类单元隶属于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下真蕨亚门(Filicophytina),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