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瑰宝—楹联之诞生 楹联起源于古代的桃符,是人们为了驱邪避凶、祈求吉祥而制作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楹联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融合了诗词、书法、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成为中华文化中的璀璨瑰宝。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对联出现在五代十国。据《宋史》记载,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
悠悠墨香,岁岁传承,书院楹联见证了文化的深度与温度。每一幅对联,都是对学问的礼赞,对人格的塑造。书香楹联照亮学子的心灵之路,让文化之树常青,智慧之河长流。在这片充满书香的土地上,让我们继续传承,让文化情缘绵延不绝。(经典阅读进行时)#深度好文计划# ...
门倚素王宫。’……又尝闻杨文定公 (杨溥) 桃符有曰:‘黎庶但教无菜色, 官居何必用桃符’云。”[7]101尤其是后联, 其语意透露出:古代官员将桃符 (楹联) 视为对黎庶进行宣传的文化工具, 明代大臣杨溥就强调如果能使治下的百姓都温饱有得, 又何必需要运用楹联这一形式来对百姓进行政治宣传呢?
据清梁章钜在《楹联丛话》里说,后蜀孟昶是一位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的人物,他敢把对联写到桃符上是了不起的。原来的桃符,应该是一块桃木板子,有一些“符”在上面,其“符”大抵是道士所画。因此,过去的桃木,没人敢动,因为是一块神木,桃木至今还是道士的法器。但是作为后蜀之君的孟昶,敢作敢为,他敢称大蜀...
春联,是楹联的一种。作为一种雅俗共赏的文学体裁和文化现象,楹联形成在骈文和律诗之后,又独立在这两者之外,与书法艺术相表里。2月1日,为庆祝甲辰龙年的到来,由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洛阳市文联主办,洛阳市图书馆、洛阳市书法家协会承办的“文润千年 ...
楹联是以汉语独特的语言艺术为基础的一种文化样式,联语对句是楹联的基础。汉语楹联,文字整齐、词语对仗、音律讲究节奏讲究平仄、意义讲究呼应与开张,它的起源要远远早于张贴悬挂的楹联标准形式。比如《尚书》有:“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这四句可以是一副对联,也可以是两副对联。作...
楹联文化 权映嘉 3160108114 “楹联”又称对联、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楹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
楹联起源于民间,应属雅俗共赏的文艺创作。因而,文人雅士称之为楹联,平民百姓称之为对联。流传于民间的楹联妙趣横生,口口相传,是中华民俗文化的瑰宝,也是华夏大地一道亮丽的风景。楹联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源流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它肇始于五代十国,兴盛于明清两代,发展到今天,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尽管在历史...
楹联文化楹联的简介 楹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也叫楹帖、对联、对子,它要求对偶工整,平仄协调,联中见对,对而能联,是诗词形式的演变。包括春联、喜庆联、哀挽联、修养治学联、园林景点联、行业联、乔迁联等,五代后蜀孟昶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目前发观的第一副对联。宋代时,对联已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