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玉环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举办首届东海观鸟季活动,当天在玉环漩门湾三期围垦区发现“鸟类稀客”棕颈鸭。据悉,这是棕颈鸭首次在浙江被发现和记录。棕颈鸭,又名菲律宾鸭,被IUCN评为全球易危(VU)物种。该物种仅有极少量迷鸟记录出现于中国台湾、香港等少数地区。此次在玉环漩门湾的记录,是其纬度最北的...
棕颈鸭(学名:Anas luzonica),也被称为菲律宾鸭,是雁形目鸭科鸭属的鸟类。它们属于中型游禽,通常生活在淡水湖畔,也会在海岛滩涂等盐水域出没。鸭脚趾间有蹼,但很少潜水,游泳时尾露出水面,善于在水中觅食、戏水和求偶交配。棕颈鸭主要以植物为食,也吃无脊椎动物和甲壳动物。棕颈鸭的体长大约在48-58厘米之间。...
棕颈鸭是一种独特的水禽,身长在48至58厘米之间,具有黑色的顶帽和特殊的头纹,头颈呈现出肉桂棕色,这种颜色与黑色的顶纹和过眼纹形成了鲜明对比,使得其外观更加引人注目。在飞行时,棕颈鸭的颜色显得更深,其绿色的翼镜和白色边缘的翼边为飞行中的形象增添了更多色彩。眉纹呈现出绿色,前后有白色条...
棕颈鸭是一种中小型水禽,其特征显著。体长在48至58厘米之间,展现着独特的外形。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头部,顶部覆盖着黑色,形成了一个独特的顶帽。在头部和颈部长有一片肉桂棕色的区域,与黑色的顶纹和过眼纹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其视觉吸引力。在飞行时,由于绿色的翼镜和翼边的白色边缘,它们看起来...
棕颈鸭,以其独特的栖息地而闻名,主要生活在沼泽、河流、湖泊和池塘周边,甚至河口地带(如图3所示)。它们的叫声与绿头鸭相似,但音调更为粗哑,常常在水边的野草丛中活动。鸭子们更倾向于在水面上漂浮,通过这种方式在水下觅食,食物以植物为主,偶尔也会摄取一些动物性食物,如蟹、龙虾、虾、蟑螂和...
棕颈鸭的繁殖活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3月至11月,其中7月和8月是高峰期。它们展现出独特的筑巢技巧,采用植物草茎构建出一个宛如碗状的巢穴。这种巢穴设计巧妙,建在高于周围水泽的区域,巧妙地隐藏于茂密的水草丛中,为幼鸟提供了良好的庇护所。每对棕颈鸭会产下8至10枚卵,这些卵蛋的孵化期长达25至...
棕颈鸭身长48 – 58 cm。具黑色顶帽,特殊的头纹,头颈肉桂棕色,与黑色的顶纹及过眼纹形成反差。飞行时色彩看似较深,有绿色翼镜,翼边有白缘。绿色的眉纹前后为白色,蓝灰色鸭嘴,而其余的羽毛是棕灰色。两性同色。虹膜深褐色;脚棕灰色。幼鸭羽色不鲜明,具橄榄油与鲜黄色的脸,脖子棕色。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 ver 3.1——易危(VU)。
熟悉却不熟悉学名的生..体大(63厘米)而易识别的灰色戏水型鸭。具特殊的头纹。头颈赤棕色,与黑色的顶纹及过眼纹成反差。飞行时色彩看似较深,翼下近白,绿色的眉纹前后为白色。两性同色。虹膜-深褐;嘴-蓝灰;脚-棕灰。叫声:似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