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莆田,摆棕轿的习俗几乎遍布全境,但正月十五南门棕轿的规模最为盛大,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各地的棕轿摆动方式各具特色:有的轻盈跳跃,有的快速奔跑,有的则是在火堆旁连续转圈。其中,有些表演者会将棕轿绞在一起,绕着火堆转圈,甚至有人会抬着棕轿跳过熊熊烈火,场面既壮观又惊险。这些表演不仅展示了莆田人民...
据东汾五帝祖庙郊游习俗非遗传承人郑玉森介绍,东汾五帝祖庙“棕轿舞”又称“摆棕轿、跳傩火”,是一项古老的傩仪,已传承了千年,其中“棕轿舞”跳傩火(火堆)仪式中的“乞草”习俗从唐代一直延续至今,每个“棕轿舞”表演地点附近,村民都会提前向各家各户乞讨稻草(传说,稻草是由玉皇大帝赐予的,它可以帮助人们摆...
棕轿舞,其名源于木色的轿身饰以棕片,独特的轿杠仅由前后两人抬举,这种民俗活动在莆仙元宵节上占据重要地位。舞蹈分为跳棕轿和摆棕轿两种形式。跳棕轿在广场上热闹非凡,火堆以木柴堆砌,形成三鼎足或梅花形,伴随着南音锣鼓的节奏,壮硕的舞者头顶棕轿,由慢至快,边跑边飞跃火堆。他们身姿矫健,...
哇,棕轿舞真是太吸引人了,我跃跃欲试,真想马上跳棕轿舞。一个爷爷慢动作的给我们做模范,爷爷告诉我们左手要托住轿子的把手,不能让它逃跑了。右手轻轻地搭在轿子的把手上,要随着鼓点不停地翻转着。最最重要的是,一起合作的两个人一定要随着鼓点相配合,不然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这只轿子根本抬不起来! 终于...
[名词解释] 棕轿舞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旧称“行道”,俗称“跳棕轿。有两种表演形式:一是跳棕轿,一是摆棕轿。棕轿分别用木头和竹子制作。跳棕轿的队伍由旗手、扛轿手和锣鼓手组成。舞者双手握轿扛,绕着火堆,一边穿梭跳跃,一边摆动棕轿,有时还有许多女青年围着火堆唱山歌助兴。棕轿舞起源于古代以...
“棕轿舞”广泛流传于莆田、仙游一带,是当地的一种民俗舞蹈。每年元宵佳节,“棕轿舞”是莆仙民间较为传统特色的精彩节目。元宵节上的“棕轿舞”也和民间的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棕轿舞”是具有道教色彩的祭祀舞蹈,同时它也成为祭祀妈祖活动的民俗表演内容之一,对于我们了解妈祖民俗文化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虽然...
这项活动起源于古代中原地区,至今已传承了千年。 🌡️表演者们围绕着燃烧的干草堆,手抬一根轿杆,让“棕轿”在火光中旋转、跳跃。棕轿由木片和棕片装饰而成,寓意着生活红红火火,祈求平平安安。 🎈这项活动不仅展示了莆田元宵节的独特魅力,也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0 0...
4月13日上午,少通社20名小记者走进莆田市群众艺术馆,体验南门棕轿舞传统民俗活动,近距离感受莆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当天上午9时许,小记者们在振奋人心的鼓声中,近距离欣赏由南门居委会带来的棕轿舞表演。随后,小记者纷纷加入到棕轿队伍中。握、转、跑……现场,小记者们认真地学习、领会棕轿表演者教...
几十架棕轿一齐上阵,不停地跑、不停地转、不停地跳火,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引发巨大的心灵震撼。 🙏通过这种方式,人们敬火神,促兴旺,驱除邪晦,迎祥纳福。直到百担干草烧完,这场狂热的火舞盛宴才算落幕。莆田的棕轿舞代代传承,岁岁演绎,年年纳福,朝朝有喜。
跳棕轿即棕轿舞,莆田很多地方的一种民俗舞蹈。每对舞蹈者各抬一架高不到1米、宽30多厘米的竹制或木制四人小轿——棕轿。排成好长的队伍在宫庙,沿街或庭院大坪上进行,表演时街、场院,燃起篝火,一队年轻力壮的男性表演者身着各色统一服装腰扎布带,个个英姿焕发,抬着棕轿、踏着节奏,绕着篝火游舞,人们一个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