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诏”是唐代宫廷的一种官职,指以某项专长侍奉皇帝的顾问。除“棋待诏”外,还有“画待诏”“医待诏”等。职责陪皇帝下棋、研究棋艺、整理棋谱、必要时代表国家与外邦棋手较量。地位虽无实权,但属于“翰林院”体系,可自由出入宫廷,社会地位较高。待遇按月领取俸禄,顶尖棋待诏甚至会被赐予宅邸、官衔。2 唐玄宗...
王叔文:唐德宗时棋待诏,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德宗诏值东宫,太子引为心腹。公元805年太子即位(唐顺宗)后任内相,主持朝政改革,史称“永贞革新”。未及半年为宦官集团所害,事败身死。顾师言:唐武宗宣宗时棋待诏,晚唐第一围棋高手。宋《忘忧清乐集》中载有顾与另一棋待诏阎景实争夺“盖金花碗”...
【题目】王叔文者,越州山阴人也。以棋待诏,粗知书,好言理道。德宗令直东宫。太子尝与侍读论政道,因言宫市之弊,太子曰:寡人见上,当极言之。诸生称赞其美,叔文独无言。罢坐,太
棋待诏制度 唐朝开始出现一种特殊官职,专门陪皇帝下棋消遣。这类官员平时住在翰林院,随时等候皇帝召唤,人们称呼他们为“棋待诏”。这种制度持续了上千年,直到清朝才逐渐消失。这种官职最初出现在唐玄宗时期。当时皇帝喜欢各种娱乐活动,除了围棋还设立书画、琴艺等待诏职位。翰林院专门划出区域,让这些身怀绝技的人...
棋官称作“棋待诏”,至宋代也称“国手”。待诏之名可追溯至汉代,“待”就是待命之意;“诏”是指皇帝诏令。汉代以才技征召的人才,没有授予正官者,便授予待诏之名。到唐代设有“棋待诏”一职的伎术官员,据《旧唐书》〈职官二〉说:翰林院是储备待诏的地方,依照种类的不同,分门别类各在该院。唐代制度...
①唐代还出现了职业围棋手,称“棋待诏”,是专门陪皇帝下围棋的人②唐代围棋对弈之风遍及全国,围棋在宫廷、文人乃至妇女中都较为流行③这幅绢画,正是唐代上流社会妇女尚弈的一个生
唐朝翰林院设置“棋待诏”官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招揽围棋高手:翰林院通过设立“棋待诏”官职,旨在招揽国内乃至国外的围棋高手,以满足皇室成员及官员对围棋对弈的需求。满足皇室爱好:唐朝的帝王多爱好围棋,这是棋待诏产生的重要原因。皇室成员对围棋的热爱推动了围棋在宫廷及民间的普及,进而促使朝廷...
百度试题 结果1 题目棋待诏是个什么官职?他的主要工作是什么?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中书省翰林院设有‘待诏’,专备皇帝召用。琴、棋、书、画,词学、经术、僧道、书艺都设置待诏,给予俸禄,以待诏命。反馈 收藏
沈之才与其他的棋待诏于禁中对弈,高宗观看他们对弈,并对沈之才说:“切须子细”,沈之才回说:“念兹在兹”,高宗大怒,认为伎艺之人怎么可以对他引经据典。从这则记载看来,在宋高宗眼中,棋待诏仅是供皇帝娱乐之用而已,没有资格对皇帝引经论典,因此予以打骂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