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调就是采用缩节胺对棉花生长期实施调控的一种措施。做好棉花系列化调工作,能够让棉花:根系发育更好,抗逆性增强;棉花中期结尖均匀,生长稳健;后期透光好;解决了棉花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之间的矛盾;能够促使棉花早熟,达到高产、稳产、优质的目标。化调工作如果做的不及时、不到位会带来很多影响。尤其对于滴水出苗...
在棉花的田间管理中,化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涉及到多个因素的综合考虑,包括棉花品种、地力、水肥状况、棉花长势长相、种植密度以及气候条件等。为了实现良好的化控效果,我们需要根据棉株的具体长势,因地制宜地确定适宜的化调时间和用量。以下是我们提出的三个关键原则:首先,“早”是至关重要的。在棉花8...
这个没有固定的模式,2片真叶后均可化调,关键还要看棉苗长势和天气情况,土壤墒情好、肥力足以及气温持续较高的情况下,棉苗容易旺长,这种情况下要早喷缩节胺化调,2~3叶期用量可掌握在0.2至0.5克之间,4~6叶期用量在0.5~1克之间,一般根据具体情况子叶期至现蕾前可进行2~3次化调。有些棉农容...
第二次化调在棉花2-3叶期进行,亩用缩节胺0.3-0.5克,其目的是控制棉株节间长度和促进花芽分化。(二)蕾期化调第三次化调在5-6片真叶时进行,亩用缩节胺1-1.2克,其目的是促进根系发育,保证棉苗蕾期生长稳健,防止蕾脱落,促进早开花。(三)花铃期化调第四次化调以补调或点片调为主,对点片长势旺的棉苗,...
棉花在现蕾2至3胎果枝,即出蕾期至盛蕾期这段时间内(大约至6月20日),其日生长量应控制在1.2公分至1.8公分的范围内。若棉花后期的日生长量能达到这个标准,我们可以考虑不进行化调,也不必浇水。在棉花化调方面,我们必须以科学的精确数据为依据,摒弃仅凭视觉判断的方法,如红茎比或叶片状况等。我们的...
棉花化控应掌握的三个原则 在棉花的田间管理中,化控管理必须综合考虑品种、地力、水肥、棉花长势长相、密度、气候条件等因素,因地制宜根据棉株长势确定适宜化调时间及适宜用量,提出以下三点建议:“一要早、二要少、三要勤”。 一要"早":早化控利于为今后实现良好的化控效果打好基础。一般可在棉花8~10片...
当棉花的真叶长出来后,它标志着棉花进入了一个新的生长阶段。在这个阶段,棉花需要进行化调,以促进其健康生长和高产。一般来说,真叶长出后10-15天是进行化调的最佳时间。在这个时间段内,棉花的生理机能逐渐完善,对化调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系列化调技术是棉花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使用缩节胺(DPC)等化学调控剂,可以对棉花的生长过程进行精准调控。特别是在滴水出苗的棉田中,由于早期水肥充足,若不及时化控,可能导致营养生长过于旺盛,从而推迟现蕾期。而在棉花的花铃期,若化控措施不到位,则会出现油条和赘芽大量丛生,进一步推迟现蕾和开花的...
现在棉花第一次药(齐苗化调),还能不能加缩节胺?一、今年的棉花苗情 今年春天北疆棉农经历了什么,我就不说了,现在地里的实际情况是:1.雨前播种的地,保苗株数大多数是不够基本苗的,而且黑根多,放苗基数大弱苗多,子叶受冻害率高。2.大雨后4月23-28日播种上水的棉苗,只要复水及时的地块,苗子比较...
在进水前,我们还需要根据棉田的实际长势情况进行合理的化调。如果苗大,可以适当进行化调,但必须注意控制,以避免水肥进入后棉花出现过度生长或徒长。棉花现蕾后,缩节胺的使用需特别谨慎,因众多棉花品种对其敏感。同时,棉田病虫害防治亦刻不容缓。当前,部分地块已发现棉蚜虫踪迹,但农户不必一见虫害就急于施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