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自画像,不仅是画布上的色彩与线条交织,更是他生命轨迹、创作激情与灵魂深处探索的鲜活见证。正如梵高本人所言:“我渴望展现的,是同一个人内心世界的万千风貌。相较于外在皮相的复刻,我更愿深入骨髓,捕捉那些灵魂共鸣的微妙相似。”这番话,如同他画作中跃动的色彩,既是对自我无尽探索的宣言,也是对艺术真...
与孤独为伴的另外一个主题构成梵高自画像精神内容,它就是“自信”。 割掉耳朵后的自画像 荷兰 梵高作品赏析 1888 布上油画纵51×横45厘米 私人藏 这幅作于1888 年2 月的《割掉耳朵后的自画像》,是给后人留下的第一幅展现梵高当时在阿尔勒的精神状态的自画像。画家有一个高高的向上斜的前额、一个强有力的鹰...
梵高用简练的笔法表现出植物形貌,充满了律动感及生命力。整幅画仍维持一贯的黄色调,只是较为轻亮。这幅画被认为是梵高在黄房子里面的最后一幅大型《向日葵》。在这幅作品中,再也看不到自画像里那种短促笔触,在这里,他的笔触坚实有力,大胆恣肆,把向日葵绚丽的光泽、饱满的轮廓描绘得淋漓尽致。他大胆地使用最强烈...
画作本身:这幅画梵高因割耳受伤头缠绷带,面孔消瘦,眼睛深陷,凝视,流露出悲愤和绝望的感情,整个画面好像处于滚动的波涛之中,汹涌的狂流似乎在威胁着狂热不安的画家,给人造成一种巨大的视觉冲击力量。整体脸色情绪偏宁静,而患有精神疾病的他当心哪怕内心波涛汹涌,却画下了如此坦然宁静的自己,面孔没有任何狰狞感。 无...
🔍 作品赏析: 梵高模仿17世纪荷兰巴洛克艺术家伦勃朗的自画像,于1886年创作了第一幅自画像。一年后,他的艺术风格发生了转变,从老主人转移到巴黎先锋派。在新印象派色彩理论的影响下,他把这幅画建立在互补色对比的基础上。背景的蓝绿色衬托出艺术家头发和胡须的橙红色。虽然笔触增强了色彩的强度,但绘画的能量和动荡...
自画像 梵高作品赏析 1887 “幻想”始终出现在梵高的自画像中,这张《自画像》梵高以宗教徒般的虔诚透露出他对自己艺术的自信。对于梵高自画像的多样化解读,是用精神分析法走近艺术形象的典型步骤,因为我们现在已经没有时间用在“无意识”的分析上,它的表达就像梦境的要素,能够把时间顺序表面化。在这幅自画像中...
文森特·威廉·梵高 (Vincent van Gogh 1853--1890) 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 是西方历史上最着名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自画像,是凡高生活与创作、人生与艺术旅程的真实记录。 正如凡高自己所说,“我想强调的是,同一个人有多样的自画像。与其追求照相般的相似性,不如深入地发掘相似处。” ...
——梵高《割耳朵的自画像》赏析 作者:陈绘兵 世人谈及梵高的时候,大多会说起割耳朵的事件。对该事件起因的解读有好多种说法,下面的说法仅是一种,没有统一的定论。这幅自画像是梵高割下右耳一个多月后,即1888年2月所画。有一个妓女跟他开玩笑:“你来这儿坐,又总不花钱,你舍得把耳朵送给我吗?”过于...
🎨 名称:《戴草帽的自画像》 🖼️ 英文名称:Self-portrait with a Straw Hat 🖌️ 创作者:文森特·威廉·梵高 📅 创作日期:1887-88 📏 实际尺寸:40.6×31.8 cm 👨🎨 类别:男子 🎨 材质:布面油画 📍 位置:美国-纽约大都会美术馆文森特·梵高(1853-1890年),荷兰画家,出生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