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州 百科释义 报错 三台县,别称梓州、潼川,隶属四川省绵阳市,位于四川盆地中偏西北部,绵阳市东南部。东与绵阳市盐亭县交界,南与射洪市相邻,西与中江县接壤,北与绵阳市涪城区相连,距绵阳市36公里,距遂宁市100公里,距成都市107公里。三台辖区面积2659平方公里,为四川百万以上人口的农业大县之一,有汉、回、藏...
梓州名字寓意怎么样 梓,指落叶乔木。木材可供建筑及制造器物之用。 州,1、州长,指政治单位的统治者;2、指地方,如故州,郁州,杭州等。 梓州名字寓意胆大、感情热烈、有远见,也寓意为人头脑灵活,思维敏捷,能够迅速应对各种问题,事业蒸蒸日上,成就斐然。
历史地名> 梓州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新州置,治所在昌城县 (今四川三台县)。《元和志》 卷33梓州: “因梓潼水为名。” 大业三年 (607) 改为新城郡。唐武德元年 (618) 复为梓州。天宝元年 (742) 改为梓潼郡。乾元元年 (758) 又复为梓州。辖境相当今四川三台、中江、盐亭、射洪等县地。乾元后分蜀...
梓州名人录是梓州地区的古代名人。三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历史上北宋的苏易简、苏舜钦、苏舜元三兄弟,世称潼川三苏,一状元两进士。唐代大诗人李颀、李珣均出生于三台。至于外籍客居三台的文学家、诗人,更为壮观,如初唐四杰中的王勃、杨炯、卢照邻,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张九龄、韦应物、岑参、卢纶、韩愈、...
盛唐时期,梓州和西川节度使治所成都齐名,享有“川北重镇,剑南之都”之美誉。至唐、宋时期,梓州城池雄伟,交通发达,成为巴蜀第二大都市。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曾经和成都平起平坐,管辖四川东部(剑南道)的城市。梓州(三台县城)在千年后,却沦为一个被淹没在历史云烟中的十八线小县城,而成都不仅成为省会,...
前面一篇文章讲到: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北宋在今四川、重庆一带设立了益州(今成都)、梓州(今三台)、利州(今广元)、夔州(今重庆奉节)四路,合称“川峡四路”,四川由此而得名。有网友私信说,古梓州(今三台)在现在哪里?它有怎样的历史?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来讲一讲古梓州、今三台县。
可以说梓州(三台)给予杜甫飘零孤苦的人生一段安逸的时光,从唐宝应元年(公元762年)七月到唐广德二年(公元764年)三月,在三台生活了两年半,留下了一百余首诗篇,记录了梓州的风土人情以及国家大事。 唐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秋重阳节,杜甫与友人们登高饮酒,不由想到自己长期漂泊,亲情阻隔,百感交集,诗思感慨,信笔写...
这会儿,梓州(三台)已然变成了关键的稻米生产地。并且在城里面,有上千家的机织户,这儿还成了能跟成都不相上下的纺织业核心区域。梓州(三台)那地儿的井盐生产和工艺特别发达,井盐产量在四川那可是排第一的,而且这儿的井盐还是成都老百姓吃的盐的主要来源地呢。与此同时,梓州(三台)的药材买卖特别兴旺。这...
在梓州潼川古城城南有一坝,叫南寺坝,像个襁褓中的婴儿,被两江(凯涪二江)环抱;背靠有一山,离古城约一公里处,因形似印泥盒而得名印盒山(古又称兜率山),是唐宋时期的重要旅游打卡景点。 印盒山北两三公里处有凤凰山(现在的凤凰山森林公园),几十公里外,现在的三台县建设镇有五层山。五层山、印盒山、凤凰山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