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宁梅林戏早期用本地一带“土官话”演唱,故称“土戏”。它源于徽剧,近似赣剧,结合当地特色,通过吸收本地语言、民歌小调和道士音乐,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地方戏剧种。因其发祥于泰宁县朱口镇梅林村而得名。明清年间,中国戏曲已进入繁盛时期,无论是大都市还是偏远的小山村,都有着广泛的戏曲演出。在明朝时期,...
泰宁县梅林戏文化传承志愿服务队为福利院老人们带来精彩的梅林戏表演。(张显超 摄) 戏曲传承 继往开来 “梅林十八坊,十个子弟九担箱。敲起叮咚鼓,唱起摩郎(注:当地人叫道士为摩郎)腔。茅担抬石臼,抬到塅中央。搭起土台子,唱到...
梅林戏源于徽戏,至今仍较好地保存了徽戏的艺术特征,要研究徽派艺术,探寻中国戏曲史等的发展历史,梅林戏无疑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但在社会急速发展的今天,梅林戏陷入生存困境,剧团虽仍在农村巡回演出,但出场费过低,经济情况十分紧张,时时面临剧团解散、剧种消亡的危险,需要尽快制订措施加以保护。
梅林戏《三尺巷》剧目情况简介 1 该剧讲述的是明万历末年,兵部尚书李春烨兴建五福堂与邻居产生纠纷而后和解,由此在泰宁留下的一段三尺巷的佳话。该剧采用本地方言和土官话相结合的演出形式、曾应邀参加在上海举办的“九州百戏”全国稀有剧种展演,获得极大好评,多家电视台和媒体给予了报道。<<< END >>> 来源:...
梅林戏 梅林戏是福建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泰宁、将乐、顺昌、邵武、光泽等地。 清乾嘉年( 1775 一 1820 年)徽调经浙江、江西传入泰宁,一路从江西省的宜黄、广昌经福建省建宁、宁化到泰宁南面的善溪、双坪等地,称为“西路”;一路从江西省上饶经福建省崇安、浦城、建阳传至泰宁龙湖、来口等地,称为“北...
11月8日15:00,梅林戏新编原创剧目《戏娘》作为第九届福建艺术节暨第二十九届福建戏剧会演参赛剧目在芳华剧院精彩上演,360°的旋转舞台、如梦幻画笔的灯光、演员们细腻的情感表达,让观众们仿佛置身于故事之中,与演员们一同经历着喜怒哀乐,看尽梅林戏古往今来。 该剧剧本曾获福建省第28届戏剧会演剧本征文三等奖,讲...
《长相思》大虐名场面为小狐狸擦泪 渐渐平复情绪 梅林拍摄现场 “无论怎样我都不该离开你的” “是我太贪心了” 321开始 “小天” 最大的遗憾是来不及 就算粉身碎骨 也不会背离陪伴的诺言 长久的盯着小天 - 邓为Studio于20230810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68.2万个喜欢,来抖音
央广网三明2月17日消息(记者 万存灵)悠扬的笛声配上清脆的琵琶声,干练的武打招式配上如痴如醉的唱腔,正月初十晚上,在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尚书第古宅里,泰宁县梅林戏艺术传承保护中心的演员们正在给观众奉上一场精彩的梅林戏表演。据了解,梅林戏源于清朝乾隆年间,是徽剧与泰宁民间小调、道士音乐及客家文化有...
泰宁县梅林戏起源于清朝乾嘉年间,三百多年来薪火不断、代代相传,深受群众喜爱,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代表性传承人就是今年75岁的黎秀珍。“我一辈子就做一件事,就是想把梅林戏传承好、弘扬好。”黎秀珍说,这些年来,退休后的他一直从事梅林戏的传承推广工作,“虽然很辛苦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