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5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国家盐碱地创新中心主任、国家盐碱地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副理事长梅旭荣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团队首席、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助理、国家盐碱地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副秘书长李玉义研究员一行到滨海所考察调研。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张强,院科研管理部负责...
梅旭荣:千万年的传统旱作,积累了很多优秀的经验,近40年来,我们研发了一系列旱农技术模式,也打造了寿阳模式、武川模式等多种适应不同区域的模式,但这些技术和模式,很多都是吸收了传统农业精华,比如秋水春用,这是古来就有的,通过覆盖、深松等技术,把秋天的降雨保持在土壤中,待来年春季使用。再如坐水种,...
梅旭荣,1963年4月出生,山东莱州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4年6月北京农业大学物理气象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87年7月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农业气象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1987年8月以来,长期从事农业资源环境领域的科学研究,历任“十五”国家863计划现代节水农业重大专项总体组成员,“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旱作农业关键技...
9月23日,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创新中心主任、中国农科院原副院长梅旭荣、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盐碱地改良团队首席科学家李玉义一行莅临巴彦淖尔市,调研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国家盐碱地中心)巴彦淖尔试验站工作进展情况...
5月12-13日,作为省农科院庆祝建院6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一,中国农科院副院长梅旭荣应邀到旱作所考察交流并作学术报告。 12日,省农科院王海波副院长陪同梅旭荣副院长等一行考察了旱作节水农业试验站和景县基地相关试验。 13日,梅旭荣研究员在旱作所作了“农业科技:迈向创新型国家”的专题报告,从经济转型与农业现代化...
梅旭荣:山东省东营市地处黄河三角洲核心地区,地下水埋深浅、矿化度大,土壤含盐量高,受海潮影响大,是我国乃至世界利用难度最大的三角洲型盐碱地之一。近年来,在东营市和黄河三角洲国家农高区,依托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广泛凝聚全国优势科技力...
梅旭荣,就职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现任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一职。作为行业享有盛名的大咖,梅旭荣行事低调,对工作热情饱满,多次受邀作为嘉宾出席各类大会,并发表了精彩演讲。 2015年06月05日,梅旭荣受邀参加了《2015生态循环农业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并发表了精彩演讲 ...
近日,新京报记者对话我国著名旱地农业专家、中国农科院副院长梅旭荣,他表示,在极端天气频发的今天,农业生产的安排中需要更加重视避险问题,同时宜更积极地推广现有的旱地农业技术、作物品种等,以增强农业生产的保障能力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作物高效用水与抗灾减损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梅旭荣。
2022 - 梅旭荣,孙占祥,樊廷录,... - 《中国科技成果》 - 被引量: 0 收藏相关文章 Changes in soil organic carbon stocks from reducing irrigation can be offset by applying organic fertilizer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2022 - Zhenxing Yan,Wenying Zhang,Qingsuo Wang,... -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