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十七年(1928)初,梅屋庄吉聘请日本著名雕刻家牧田祥哉着手铜像设计、雕刻工作,委托日本第一流的铜像铸造业主筱原金作铸造铜像,四尊铜像的总费用共计126400日元。同年底,第一尊铜像竣工,梅屋庄吉决定将其立在南京。民国十八年(1929)2月28日,梅屋庄吉携妻女亲自护送铜像从日本启程,并于3月4日抵到上...
当天下午,孙中山携宋庆龄到日本友人梅屋庄吉的家中举行简单的婚礼,梅屋庄吉与孙中山结为义兄弟,梅屋夫人德子与宋庆龄结为义姐妹。为了感谢梅屋庄吉长期不求回报,多年来对中国革命的无私帮助,孙中山挥毫在梅屋庄吉和服短外褂的背面写下“贤母”二字,赞颂梅屋庄吉夫妇像贤母一样,不求任何回报地支援中国革命...
而梅屋庄吉的铜像之所以被安置在绍兴公园内,完全是因为梅屋庄吉曾于1929年居住在上海法租界金神父路上一处寓所内(今黄浦区瑞金二路144号),尽管绍兴公园所在的绍兴路仅有480米长,却是上海著名的文化出版一条街,并与瑞金二路相比邻,因此梅屋庄吉的铜像才被上海有关部门安置在绍兴公园内。长崎市曾于1996年10...
梅屋庄吉 梅屋庄吉(1868—1934) ,日本长崎市西滨町人。出身于富裕家庭,早年经营对外贸易,不成功。1893 年后改操摄影业,先后在新加坡、香港开设照相馆。1895 年在香港首次见到孙中山, 与其纵谈天下大事, 甚为投机, 相互引为知己, 向孙承诺 “君若举兵, 我以财政相助” 。此后对孙领导的革命斗争都尽可能予以...
梅屋庄吉于明治维新之年(1868年)的11月26日出生于长崎市西滨町,从小被过继给无子嗣的远亲梅屋吉五郎夫妇。养父吉五郎开了一家梅屋商店,在经营碾米的同时从事贸易,是长崎与上海之间贸易的领军人物。 长崎作为港口城市,在锁国时代就是德川幕府指定的唯一对外通商口岸,有贸易的传统。三菱财阀的创始人岩崎弥太郎早年...
1934年11月16日,梅屋受日本外相广田弘毅之邀,前往东京商谈赴中国和平斡旋一事,不料昏倒在千叶县火车站,一周后便与世长辞。 梅屋庄吉是孙中山的忠实追随者。自香港结盟以来,梅屋一直恪守承诺,不遗余力地支持孙中山,及中国革命事业,直到逝世。梅屋在临终前留下如是遗言:吾人为中国革命所作之一切,均是为恪守与孙...
梅屋庄吉(1868—1934),日本长崎人。从小被过继给无子嗣的远亲梅屋吉五郎夫妇。养父吉五郎开了一家梅屋商店,在经营碾米的同时从事贸易,是长崎与上海之间贸易的领军人物,和三菱财阀的创始人岩崎弥太郎交好。 15岁时,庄吉乘自家货轮“鹤江”号只身赴上海、南洋游历,从事大米生意失败,后在香港开了一家照相馆,生意...
绍兴公园内梅屋庄吉铜像 梅屋庄吉(1868—1934)是日本长崎人,从小就被过继给无子嗣的远亲梅屋吉五郎夫妇,养父梅屋吉五郎开了一家商店,在经营碾米的同时从事贸易,曾经是日本长崎与中国上海之间贸易的领军人物。 梅屋庄吉在15岁那年,乘自家货轮“鹤江”号只身赴上海、南洋等地游历,1893年曾在香港中环大马路28号开...
孙中山与梅屋庄吉的友谊,基于共同的信仰和理想,竟奇迹般地超越了双方各自的“国益”等现实政治的束缚,成为动荡的革命岁月中一种“超现实”的存在。 为革命家的孙中山,以日本为根据地,不仅在那里组建革命组织(同盟会、中华革命党)、创办机关刊物(《民报》)、筹措革命资金,革命运动失败时,逃亡日本--其革命生涯的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