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11月5日,梁启超在清华大学发表《君子》演讲,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君子精神植入到清华大学的基因中,并成为延续至今的百年校训。梁启超先生的人生轨迹与贵州并无多少交集,但109年后的今天,习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德芹受邀参加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纪念梁启超诞辰150周年暨《君子》演讲发表109周年”学...
1914年11月5日,正在清华“假馆读书”的梁启超先生,受周诒春校长的邀请,在同方部为清华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君子》的演讲。 君子二字其意甚广,欲为之诠注,颇难得其确解。惟英人所称劲德尔门包罗众义与我国君子之意差相吻合。证之古史,君子每与小人对待,学善则为君子,学不善则为小人。君子小人之分,似无定...
1914年11月5日,清华时任校长周诒春邀请国学大师梁启超到校演讲。梁启超以《君子》为题,引述《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及“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勉励同学。周诒春遂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清华校训,直至今日。育人以德为先:梁启超认为:英美教育精神,以养成国民之人格为宗旨。人人得以发展其本...
演讲中,梁启超借用《周易》乾坤两卦关于君子的论述,援引孔子《象传》中对应的两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大意是:“天的运动刚强劲健,君子应该像天一样,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该像大地一样,增厚美德...
梁启超《君子》演讲全文——震撼中国100年 文| 梁启超 (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来源| 网络 “ 导语 1914年梁启超在此发表《君子》演讲。原载《清华周刊》第20期,1914年11月10日。
梁启超《君子》演讲原文影印 这篇演说词在1914年11月10日的《清华周刊》中刊录,“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此后也写进了清华校规,后来又逐渐演变成为清华校训。在1917年修建大礼堂时,清华便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镌刻在巨型校徽上并镶嵌在舞台正额,激励后学。 清华学校时期的校徽 1914年11月底,梁启超搬到清华...
文| 梁启超 (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来源| 网络 “ 导语 1914年梁启超在此发表《君子》演讲。原载《清华周刊》第20期,1914年11月10日。
大学生要做到“语默作止”都足以成为国民的表率,“异日出膺大任,足以挽既倒之狂澜,作中流之底柱,则民国幸甚矣”,国家的希望正在于此。梁先生的这篇演讲实际上是对全国青年学子说的。重温这段讲话,我们心中依然感慨万千。今天,我们的国家依然需要大批“语默作止”,足以成为“社会之表率”的君子。—《彭林说礼》...
当年,北京西北一隅,建校三周年的清华还叫做“清华学校”,刚刚迎来第二任校长——周诒春先生。11月5日,梁启超应周诒春校长的邀请,在清华最早的礼堂“同方部”为清华师生带来了主题为《君子》的精彩演讲。 梁启超(1873年~1929年)先生,字卓如,号任公,1914年的梁任公先生早已名满天下,著作等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1914年11月5日,正在清华“假馆读书”的梁启超先生受周诒春校长的邀请,在同方部为清华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君子》的演讲。在这篇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