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桓公(公元前428年—公元前353年),姬姓,战国时期中山国国君,中山国第三任君主。公元前408年以前,中山武公病逝,桓公即位。桓公自幼喜爱彻夜狂饮,常以昼为夜,以夜为昼。桓公不恤国政,致使百姓十分不满,国家动荡不宁。幸喜当时尚有武公奠定的基础,至使强大的魏国派名将吴起攻伐中山尚无功而返。魏文...
齐桓公称霸指的是中国春秋时期,齐国在齐桓公当政期间,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使得齐国逐渐强盛,最后称霸诸侯的历史事件。齐桓公于前681年(周僖王元年,齐桓公五年)在北杏(今山东东阿县境)召集宋、陈、蔡、邾等四国诸侯会盟,以诸侯而主天下之盟会,以此为始。前679年,齐桓公...
语出《韩非子·说林上》第二十二。桓公,即齐桓公,为春秋五霸之首。伐,征讨,讨伐。孤竹,商周时诸侯国名,国君墨胎氏,在今河北省卢龙县;其兴于殷商,衰于西周,亡于春秋。原文 管仲、隰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途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故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
五、宋桓公 宋桓公(?-公元前651年),子姓宋氏,名御说,春秋时期宋国第19任国君(公元前681年-公元前651年)。公元前682年,宋国大夫南宫长万弑杀宋闵公,拥立公子游为君。萧叔大心借曹国军队反击,杀死公子游,拥立公子御说为君,是为宋桓公。宋桓公在位时期,多次参加诸侯盟会,曾出兵援救郑国、邢国,安定...
齐桓公,姜姓,吕氏,名小白。他临危即位,能够不计试图射杀自己的前嫌而任用管仲,并且做到从谏入流。他一手会盟诸侯,一手征讨夷狄,安定式微的周王室,是货真价实的春秋五霸之首。可叹的是晚年昏庸,被三个小人惑乱宫廷,没有输给敌人,却屈辱地死于小人手里。(一)小白临危即位不计前嫌 齐襄公十二年(公元前...
这给了公子们一个信号,即他们也都可以被立为太子,于是齐桓公病重之际,五公子争夺太子之位,可怜又病又老的齐桓公被变相软禁在寝宫里,为了断绝与外界的联系,寝宫四周用高墙围起来,不准任何人探望。所以当五公子斗得你死我活的时候,齐桓公躺在床上与疾病和饥饿作斗争,生生饿死了。这还不是最惨的,当齐...
宋桓公,子姓,宋氏,名御说,是宋庄公之子,宋闵公(宋后湣公)之弟,继位前称公子御说。宋闵公九年(鲁庄公十一年,公元前683年,《史记》误作宋闵公十一年)秋天,宋闵公与将领南宫长万一起打猎,南宫长万因跟宋闵公争夺猎物,宋闵公大为生气。南宫长万在乘丘之战时,曾遭鲁国军队俘虏,宋闵公于是...
寻常人对自己的仇人只会杀之而后快,但公子小白之所以能从庶公子变为齐君,从齐君变为齐桓公,是因为他始终将自己的霸业放在第一位。齐桓公虽性喜奢华、非慷慨大度之人,却能察纳雅言、对下虚心纳谏。他成为国君的最初一段时间里,一直对当初管仲想要截杀自己的事情耿耿于怀,于是忿忿不平地对鲍叔牙说,“我...
《齐桓公伐楚》是选自左丘明《左传·僖公四年》中的一篇历史散文。该作品讲述了公元前656年的春天,齐桓公在打败蔡国之后,又联合诸侯国军队大举进犯楚国。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楚成王先派使者到齐军中质问齐桓公为何要侵犯楚国,随后又派屈完到齐军中进行交涉,双方先后展开了两次针锋相对的外交斗争,最终达成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