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南采茶戏是广西汉族剧种戏曲之一,流传于广西南部的玉林市博白县及其周边地区的玉州、兴业、北流、陆川(古称玉林五属),以及相邻的钦州市部分地区,因其由小生、小旦、小丑为主演,故又称“三小戏”或“三角班”。 桂南采茶戏于明末从江西赣南传入广西博白,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
博白桂南采茶戏最初为茶叶产区茶农的自我娱乐活动,所唱内容多与茶叶生产有关,后经过发展,成为独具地方特色的地方剧种,2006 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桂南采茶戏于明末从江西赣南传入博白。自传入以来,在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大致经历了早期的“茶歌”—“采茶歌舞”—“三小戏”—“大戏”几个演变阶段。
在博白县基层乡镇的新春“村晚”舞台上,桂南采茶戏也是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由于桂南采茶戏使用的是博白本地方言演唱,唱腔又为当地村民所熟悉,因此每唱到高潮处,常常是台上台下一起唱和,全场观众的热情一下子就被点燃。 桂南采茶戏与赣南采茶戏同出一脉,于明末从江西赣南传入广西桂南的博白县等地,在清代时结合当地...
桂南采茶戏是广西博白县春节文化活动的重头戏。2025年新春前后,桂南地区“博白、陆川、兴业三县非遗文化交流演出活动”先后在三县隆重举办,博白桂南采茶戏、陆川啀戏、兴业鹩剧等民间戏曲为观众带来了丰盛的文化大餐,既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氛围,又展示传承了当地最具特色的非遗文化。在博白县基层乡镇的新春“村晚”舞台上,...
钱鞭、花扇和手绢等。其演唱曲牌,一是茶腔,即原套采茶曲调;二是茶插,即以“南昌小曲”“四季莲花”为基础,吸取各地民间小曲而成。唱腔语言以客家话为主,地老话为辅,念白多为韵白。 2006年5月20日,桂南采茶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记者: 章恒 责编: 勾晓庆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2024年“茶香中国”第三届全国采茶戏汇演入选名单,广西有两部剧目入选,其中由博白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选送、博白县民间文化艺术保护传承和展演中心演出的桂南采茶戏《绿珠女》入选大戏类汇演作品名单,崇左市花山民族文化传承创作中心选送的山歌剧《看瓜...
博白县,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是世界第一大客家人口聚居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总面积三千八百四十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一百九十三万千,世居民族是汉族,少数民族三十四个,下辖二十八个镇 桂南采茶戏,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博白县的地方传统戏剧,于清朝中期由贑南经粤北传入桂南,属“ 三小戏 ",以小生 小旦 ...
大型桂南采茶戏《绿珠女》全国汇演剧照 《绿珠女》全国汇演剧照 近日,博白、陆川、兴业三县非遗文化交流活动暨2025年迎春文艺晚会在博白县客家文化步行街举行。博白的桂南采茶戏演员精彩演绎了大型桂南采茶戏《绿珠女》片段《金谷园·思乡》,将绿珠女在金谷园中的思乡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婉转的唱腔、独特的表演形式,...
【探秘桂南采茶戏,品味四百年非遗韵味】在广西博白县,有一种地方传统戏剧,它穿越时空而来,承载着四百多年的文化记忆——桂南采茶戏!清代中叶,它从江西赣南辗转粤北,最终扎根桂南,以“三小戏”著称,小生、小旦、小丑同台献艺,演绎着茶农的悲欢离合。从“十二月采茶”的悠扬歌声,到开荒、点茶、探茶、采茶、炒茶、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