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剧(俗称桂戏或桂班戏),广西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桂剧大约发端于明代中叶,明末清初昆腔流播到广西,后高腔和弋阳腔又相继传入,几种声腔相互融合形成声调优美,抑扬有致的桂剧。桂剧做工细腻贴切、生动活泼,借助面部表情和身段姿态传情,注重以细腻而富于生活气息的表演手法塑造人物。2006年5月20日,...
从1882年开始,桂林各地相继出现宝华、群英、翠华、兰斌小社等桂剧科班,自此桂剧与祁剧逐渐分野,但桂剧与祁剧艺人时有相互搭班演出,相互聘师传授技艺。由于戏路接近、语音相似,祁、桂艺人长期同台、同剧演出,使桂剧声腔、演技深受影响,发展日臻成熟;1896年,唐景崧对桂剧有...
桂剧是什么意思词典解释 桂剧[ guì jù ] ⒈ 一种地方戏曲。流行于广西以及湖南的部分地区。腔调以皮黄为主,兼唱昆腔、高腔的部分曲调。伴奏乐器有胡琴、月琴、三弦、唢呐、锣、钹等。 桂剧名字寓意 桂剧名字寓意取其中桂字起名,其寓意为步步高升、富贵、聪明之意。
▲桂剧《拾玉镯》—— 暖阳村居,青春正好,二八佳人,在自家门口描花绣朵,天真动人。 《拾玉镯》是桂剧最具代表性的剧目之一,桂剧大师尹曦就以一剧《拾玉镯》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的接见,成为与常香玉、红线女、陈伯华齐名的“中南四大名旦”。 2006年,桂剧被录入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由于影视传媒...
柳州桂剧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六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申报地区是柳州市。基本情况 该项目类别属于传统戏剧,级别是自治区级。传承保护 2016年11月1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六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桂政发〔2016〕57号)》,柳州桂剧被...
【桂剧】是广西的主要剧种之一,广西汉族地方戏曲之一。俗称桂戏或桂班戏,是用桂林方言演唱的剧种,做工细腻贴切、生动活泼,借助面部表情和身段姿态传情,注重以细腻而富于生活气息的表演手法塑造人物。即使是武戏,也多是文做。流行于桂林、柳州、河池、南宁等市和梧州北部地区说“官话”的城乡,深受桂林人民的喜爱。桂剧...
桂剧是广西主要的地方剧种,流行于广西桂林市、柳州市、贺州市、河池市一带及梧州市部分官话地区,波及湖南南部地区与广东西北隅。桂剧历史比较悠久,大约发端于明代中叶。明末清初昆腔流播到广西,后高腔和弋阳腔又相继传入,几种声腔相互融合形成桂剧。 桂剧剧目数量丰富,有“大小本杂八百出”之说,《打金枝》、《烤火下山...
桂剧,广西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大约发端于明代中叶,明末清初昆腔流播到广西,后高腔和弋阳腔又相继传入,几种声腔相互融合形成声调优美,抑扬有致的桂剧。桂剧做工细腻贴切、生动活泼,借助面部表情和身段姿态传情,注重以细腻而富于生活气息的表演手法塑造人物。2006年5...
广西传统民粹:桂剧 作者:广西方志编委会 【编者按】本文摘自广西方志编委会,1999年编纂出版《广西通志·文化志》。收入「思恩府驿站」有编辑改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桂剧俗称桂戏或桂班戏,流行于桂林、柳州、河池、南宁等地市和梧州地区北部操“官 话”的城乡。 明代中叶以后,桂林一带已有昆山、弋阳、乱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