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大理周城,每当栽秧季节,白族人民都要举行传统的民间盛会“栽秧会”。简介 “栽秧会”是白族人民的一种劳动与娱乐的活动。详细介绍 开秧门这天清晨,白族群众在古戏台上奏起传统的吹吹腔大本曲,姑娘、小伙子们跳起欢乐的霸王鞭舞和八角鼓舞。村民们在村中的大青树下,摆上3张供桌,供桌上摆着香炉、烛台、...
相传,大理白族“栽秧会”始于唐南诏国时期,兴盛于明代,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活动在每年农历四月的栽插农忙时节举行,又名“田家乐”。栽种结束后,村民们在树荫下载歌载舞,奏起传统的吹吹腔大本曲,也有打霸王鞭的,活动现场热闹非凡,透露出农家对土地的热爱,还有他们对丰收年的祈盼。“栽秧会”是在栽秧前后...
栽秧会又是白族村社的临时劳动互助组织,一般是几十户人家自愿结合起来,以换工形式进行集体栽秧。大家通过协商,推选一位德高望重的劳动能手作为“秧倌”——在整个栽秧过程中,秧倌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由他来安排几十户人家的栽秧先后顺序,掌握进度和检查栽插质量,等等。栽秧会的第一天叫“开秧门”。这一天,...
“开秧门了!栽秧开始喽!”。“咣”随着秧官的声声呐喊和锣声,5月23日,洱源县凤羽镇起凤村一场白族农耕文化节“栽秧会”热烈举行。每一年这样的活动都会如期举行,把紧张的栽插当作盛大的农事节日来过,即表达对土地的感激之情,又满怀对丰收的期盼和欢...
白族栽秧会表演简介 作者:姜和 “栽秧会”是在栽秧前后进行的歌舞活动。流传在洱源县,源于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一歌舞活动自始至终与栽秧劳动紧密联系。由“竖秧旗”、“开秧门”、“抢旗比武”、“田家乐”几个部分组成。首先由装扮成秧官的人手执催秧锣,催促群众竖起绣有“五谷丰登”的三角旗和四丈...
大理地区的“栽秧会”是一种充满农耕文化特色的传统民俗活动,起源于东汉末期,至今已有超过一千七百年的历史。这个活动通常在每年农历四月的农忙时节举行,也被称为“田家乐”。据《朝圣魂归——南诏大理国》和《南诏野史》记载,公元937年大理国成立时,国王段思平为了尽快恢复农业生产,会在农忙时节带着皇后到洱海周边的...
栽秧会是大理地区一种 农耕文化特征浓郁的传统民俗活动 2017年6月 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列入 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栽秧会”以换工的方式集合劳动力,集体栽插秧苗。每年农历四五月间栽秧季节来临,几十户或各村寨的白族群众会自发组织起来,通过民主协商,首先推选出一位...
大喜之洲,千年传承。喜洲是我比较喜欢的地方之一,每每有什么民俗活动或空余的时间,都会去游玩一圈。喜洲一年一度的栽秧会,肯定也不能缺席。栽秧会作为喜洲最具代表性的农耕文化活动,其所承载的传承千年的民俗和哲学内涵,早已融入了白族的文化基因里,历久弥新,共生共长。2023年喜洲栽秧会非遗民俗活动,内行看...
2022年5月26日,大理喜洲周城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栽秧会”。早晨在民宿享用完早餐后,我们驱车前往喜洲周城,期待体验这场传统的农耕盛宴。大理的“栽秧会”源于东汉末期,已有超过一千七百年的历史,每年农历四月夏至时节举行,俗称“田家乐”。今年有幸来到大理喜洲最大的白族村落——周城,亲身经历了这场热闹非凡的“白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