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欣法则(Gresham's Law) 指在实行金银双本位制条件下,金银有一定的兑换比率,当金银的市场比价与法定比价不一致时,市场比价比法定比价高的金属货币(良币)将逐渐减少,而市场比价比法定比价低的金属货币(劣币)将逐渐增加,形成良币退藏,劣币充斥的现象。在任何市场竞争中...
建立在诺福克的郊外,格雷欣学校(Gresham`s School)坐落在美丽的自然风景区,离迷人的诺福克海滩只有4英里。中学校园占地广,建立在优美的霍夫特的边上,小学和幼儿园建在宽敞,安全的霍夫特中心。作为一个中等规模的学校,格雷欣不仅可以提供给学生大学校才有的各种机会,同时他也有小规模学校的优势,那就是可以给...
格雷欣法则是一条经济法则,也称劣币驱逐良币法则,意为在双本位货币制度的情况下,两种货币同时流通时,如果其中之一发生贬值,其实际价值相对低于另一种货币的价值,实际价值高于法定价值的“良币”将被普遍收藏起来,逐步从市场上消失,最终被驱逐出流通领域,实际价值低于法定价值的“劣币”将在市场上泛滥成灾,导致货币...
有趣的是,格雷欣法则在某些情况下也出现了“逆转”。例如,在奢侈品市场中,“劣币”的存在反而使“良币”更具吸引力。假冒伪劣的横行,让真正的高端商品更加稀缺,因而更加受追捧。但这并不是市场的健康表现,而是高端消费的“防御机制”。更令人深思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格雷欣法则的“推手”。当我们在选择...
格雷欣法则的核心是良币(价值被低估或更稳定的货币)与劣币(价值被高估或迅速贬值的货币)的概念。这一法则认为流通中的劣币会驱逐良币,与此同时,优质的货币被认为具有比其面值更大的内在价值或更有升值的潜力。这一概念的一个基本假设是,两种货币都被视为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易于流动,并可同时使用。从逻辑...
格雷欣法则 随园经济24 "劣币驱逐良币"是一句古老的谚语,经济学家将其形式化为“格雷欣法则”。这一法则由苏格兰经济学家托马斯·格雷欣提出,用于描述在一个双币种流通环境中,质量较差的货币(劣币)逐渐取代质量较高的货币(良币)的现象。 1 理论背景
托马斯·格雷欣(Thomas Gresham,1519 ~ 1579)英国银行家、财政家和商人,后被封为贵族。人物生平 曾在剑桥受过教育,后来 师从于叔父约翰·格雷欣。1543年进人绸缎呢 绒公司并任该公司的董事,1551年在英国皇 室任职,主要负责国王的外债事务,并担任国 王在安特卫普的金融代理人。1554年被派往 西班牙从事与皇室...
实现格雷欣法则要具备如下条件:1、劣币和良币同时都为法定货币;2、两种货币之间有法定兑换比例;3、两种货币的总和必须超过社会所需的货币量。第三种情况指的是通货膨胀,王莽的币制改革就是通过稀释含金量的方式制造出大量的新钱,以此掠夺百姓财富。02 在复本位制中,“劣币驱逐良币”的套利机会就更多了。这是...
劣币驱逐良币(Bad money drives out good)是指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或银子(良币)必然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由16世纪 英国伊丽莎白财政大臣格雷欣提出,也称“格雷欣现象”(Gresham's Law)。狭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