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格里耶受胡塞尔现象学的启发很大,并且他还不断地向别人推广,据他说,福柯也正是通过他对现象学产生了兴趣的。鉴于现象学过于深奥,山头林立,也多有引发歧义之处,我们也不可能用哲学理论去“套路”艺术作品,但我们还是可以借助其中最基本的见解来“管窥”一下。比如说,用现象学的态度看一部电影,并不是...
2008年罗伯-格里耶谢世,享年86岁。之前2001年午夜出版社的灵魂人物热罗姆·兰东也去世。一晃,离与罗伯-格里耶合影也已经三十三年了。那天的酒会是在巴黎协和广场的克里雍大饭店举办的,当时我和罗伯-格里耶经人介绍,站在酒店的露台上,朝协和广场望去,有人为我们翻译,我们有所交谈,1988年冬日到访过我书房的...
2003年3月25日,罗布-格里耶入选法兰西学士院,成为40位终身院士中的一员(坐第32号位),跻身法兰西学士院“不朽者”行列。2008年2月18日,法兰西学士院宣布,罗布-格里耶于当地时间18日凌晨因心脏病在法国卡尔瓦多斯省西部城市卡昂逝世,享年85岁。作为法国“新小说”流派的创始人,格里耶反对传统叙事,他被认为是...
最初罗布-格里耶的名字被译为“阿兰·罗比·格利赖”,出现于《世界文学》1961年11月号一条名为“新小说派”的特色的补白中。1961年底《世界文学》《文艺报》等刊物纷纷发表介绍新小说的专稿,格里耶的理论文章开始被译成中文,这种情况一...
天团里的斜杠小号首席|访柏林爱乐乐团小号首席大卫·格里耶 北京夏日少有此般清爽,午后与柏林爱乐乐团新任小号首席大卫·格里耶(David Guerrier)一道喝茶聊天更是惬意。大卫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的独奏音乐会曾经因疫情无奈取消,本次他以独奏家、室内乐演奏家以及柏林爱乐乐团小号首席三重身份首次来华巡演也着实吊足...
但格里耶所指的“虚构形式”或许并不是“新”的,他已然站在卡夫卡所开拓的传统之上——而他也从未否认过这一点——他所强调的“物体和动作”的在场以及人物“富有多种解释的可能性”在卡夫卡那里都具有开拓性的意义。城堡的在场早已凌驾于所有解释性理论之上,而K,正如格里耶自己所言,“他仅仅满足于一个大写字母...
阿兰·罗伯-格里耶年表 1922年8月18日 生于法国布雷斯特。父亲加斯东·罗伯—格里耶是小学教师之子,曾就读于克吕尼的工艺美术学校,后与人合办了一家小型纸板厂。母亲伊冯娜·卡努是一个海军士官的女儿。 1928——1933 就读于巴黎十四区布拉尔街的市镇小学,与父母和姐姐安娜—丽兹居住于同一区的加桑迪大街。
罗伯-格里耶:不,我不作评价。文学是由各种文学组成的。有带来麻烦的文学,也有不妨碍任何人的文学。记者:您的作品被大量译成外文,因此您的名声在国外比在法国还大?罗伯-格里耶:外国对我的书感兴趣,就像对波尔多葡萄酒、干酪和香水等其他特别尖端的法国产品一样。比如中国人,他们认为自己很善于把它们做成畅销...
在传统视角的解读下,罗伯-格里耶的前期作品呈现出描写平面化和叙事碎片化的特征,但平面化和碎片化的表象下却隐藏着深度和连续性,背离传统的形式背后是作者借由人物视角对个体存在经验的直观式呈现。对文学中既存的诗意表达和阐释系统的拒斥...
《嫉妒》是罗布-格里耶的作品中比较出色的一部。这部作品篇幅虽小,可是艺术容量却并不小,而且写得颇为精致。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写的是一个人物嫉妒的精神状态、嫉妒的精神表现,尽管这个人物没出场,也没指出这个人物是在嫉妒,但通过他观察妻子和一常客的一举一动,使读者感觉他在嫉妒。这本小说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