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的意思是通过对事物的探究来获得知识。 对格物致知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格物致知的含义 格物致知这一词汇源于中国古代哲学,尤其是儒家思想。其中,“格物”指的是研究、探究事物的本质和原理,“致知”则意味着获得知识、达到至知之境。合起来,格物致知强调通过实践、观察和研究来获得对事物的深刻理解。 二、...
1、格物致知说明了人类知识的来源,而不揭示世界的本原。《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发行的第五版将“格物致知”解释为:“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 2、若这种知识和理性被认为是第一性的,是世界的本原,那么就是唯心主义;反之,就是唯物主义。格物致知有先探究事物而后有知识的意思,因此产生误解。但这个先与...
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词典解释 格物致知[ gé wù zhì zhī ] ⒈ 推究事物的道理,方能获得不尽的知识。语本也作「格致」。 引《礼记·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英语to study the underlying principle to acquire knowledge (idiom); pursuing knowledge to the end ...
格物致知,汉语成语,拼音gé wù zhì zhī,意思是 格:推究;致:求得。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出自 西汉·戴圣《礼记·大学》,近义词 实事求是、致知格物,反义词 不求甚解、囫囵吞枣、不学无术,提供格物致知的成语词典解释、拼音在线查询,查成语,就用给力词
格物致知读音[ gé wù zhì zhī ]解释中国古代哲学的认识论命题。《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朱熹承认接触事物(格物)是获得知识(致知)的方法,但又认为心被人欲所蒙蔽,所以知识不够完备。只要通过格物的功夫,去掉人欲,对于天地万物之理就无所不知了。颜元把格物解释为“犯手(动手)实做其...
格物致知这个成语家喻户晓,是中国古代认识论的重要命题,对古代科学发展从思想上有所影响,其基本意思是说:考察事物,获得知识。 这一词语最早见于先秦经典《礼记·大学》,是该书所提出的儒者求学八阶段的初始两个阶段:“古人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
意思是探究事物原理,而从中获得智慧(或从中感悟到某种心得)。 格物致知出处 词语的出处是《礼记·大学》,原句为: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把万事万物认识、研究透彻之后知识自然就得到了。) 格物致知是谁提出的 东汉郑玄最早为“格物致知”作出注解,而自从宋儒将《大学》由...
“致知”即“致良知”,遵从良知而行,将良知扩展到事事物物。他说:“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至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王守仁《传习录》) 综上所述,王阳明的“格物致知”思想,“格物”即为“致良知”,两者无差别。43...
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gé wù zhì zhī) 发音(Pronunciation):gé wù zhì zhī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通过实际观察和实践来获取知识和智慧。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格,指以一定的标准来衡量事物;物,指实际的事物;致,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和途径;知,指知识和智慧。格物致知意味着通过实际的观察和实践,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