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修身”。“修身”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只有自身的品德端正,无偏见,无邪念,才能为人民所拥护。修身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功夫的落脚点,又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始发点。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 六、“齐家”。春秋战国时期的“家”不是一个家庭,而是卿、士大夫的封地,即“采邑”,有...
意思是:探究事物原理,掌握事物本源,意念诚实,端正心意,提高自身品德修养。具体释义:1、格物,就是要求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即物穷理,增长见识。2、致知,就是求为真知。从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3、诚意,就是要意念诚实。4、正心,就是要除去各种不安的情绪,不为物欲所蔽,保持心灵的安静。
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格物:意为穷究事物的道理或纠正人的行为,“格”在这里有“穷究”的意思。出自于 《礼记‧大学》。 致知:儒家用语。致:求得;知:知识。即“获得知识”之意。 出自于 《礼记‧大学》。 诚意:指诚恳的心意,使其意念发于精诚,不欺人,也不自欺。出自...
正心:格致诚的目的是为了心正,安于理的标准就是心正,符合为善,反则为恶,故此王阳明对于正心的描述就是为善去恶。心外无理的源头于此;心外无理:不符合”理“标准,自然就是无理了;当然还有其它层面的理解,比如从人的主观能动性层面理解也是有道理的。修身:在身曰心,修身本质就是修心;很多养生的理...
中国古代历来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某种角度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个人层面的要求,齐家是社会层面的要求,治国平天下是国家层面的要求。这与我们
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主席对年轻人提出这么一个要求: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引自《大学》,《大学》是“四书”之一。“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其中《大学》包括“三纲”“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用功修身的人所必经的自修阶段。而齐 家、治国、平天下,则是身修之后所产生的良好效果。所以作者坚信在八条目中,修身是最关键的一环,是普天之下,不分贵贱都应遵守的真理。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有赖...
2014年的5月4号,习近平总书记在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的时候他讲到:“中国古代历来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某种角度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个人层面的要求;齐家是社会层面的要求;治国平天下是国家层面的要求。我们提出的...
题目 中国古代历来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层面的要求,齐家是()的要求,治国平天下是()层面的要求。 A.国家、社会、公民B.国家、公民、社会C.公民、社会、国家D.个人社会国家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C 反馈 收藏 ...
修身八条目,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最早出现于两千多年前的《礼记·大学》。直到北宋程颢以“穷理”贯通格物致知与诚意正心,它才作为“进修之术”受到重视。南宋朱熹将《大学》从《礼记》中抽出,并在作《大学章句》的过程中名之为“条目”详细解释,“八条目”始被奉为儒家经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