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蛋白(histone)是指所有真核生物的细胞核中,与DNA结合存在的碱性蛋白质的总称。其分子量约10000~20000Kda。真核生物体细胞染色质中的碱性蛋白质,含精氨酸和赖氨酸等碱性氨基酸特别多,二者加起来约为所有氨基酸残基的1/4。组蛋白与带负电荷的双螺旋DNA结合成DNA-组蛋白复合物。因氨基酸成分和分子量不同,主要...
产品名称 核组蛋白储存液(pH=7.6) 产品用途 实验用 用途 实验用 品牌 尚宝 型号 T15142-100 T15261-10 蛋白类 5×非变性蛋白上样缓冲液(不含DTT、SDS) 10ml T15262-10 蛋白类 2×非变性蛋白上样缓冲液(不含DTT、SDS) 10ml B2050S-2×1 蛋白类 5×蛋白 Loading Buffer 2×1ml B2070S-5×...
核心组蛋白: 核心组蛋白是构成染色质基本结构单位——核小体的关键成分。 它们与DNA紧密结合,帮助维持染色质的稳定性和结构。 核心组蛋白的活性受组蛋白转乙酰酶/脱乙酰酶的调节,影响基因的转录活性和炎症反应程度。非组蛋白: 种类与分子量:非组蛋白的种类繁多,可能超过100种,分子量在5000~15000...
核心组蛋白主要包括H2A、H2B、H3和H4四种类型。这些组蛋白分子紧密包裹在DNA周围,形成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单位——核小体。分子特征:真菌中的H2A、H2B、H3、H4基因具有特定的GC%含量和密码子适应指数,这些特征在种内及种间存在差异。例如,真菌H2A、H2B、H3、H4基因的平均GC%含量分别约为42.2%、43.7%...
核小体(nucleosome )是组成真核细胞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由组蛋白和约200bp的DNA组成,形状为直径约10nm的球形小体。每个核小体包括有组蛋白八聚体及1分子组蛋白H1。核小体形式的DNA组装为遗传物质的压缩、稳定性保护、负超螺旋的引入和基因选择性表达等重要特性提供了结构基础。作为真核染色体DNA包装的第一级,...
非组蛋白 染色质中一大群分子量5000~15000的蛋白质的总称。真核细胞的非组蛋白可能有100种以上。由于非组蛋白本身具有聚合特性,它们和组蛋白、核酸等也有结合能力,用电泳和层析技术完全分离非组蛋白比较困难,用双向电泳技术曾在兔肝和诺维科夫肝癌细胞分别分离到69个和84个组分。非组蛋白大致包含下列三类蛋白质:①...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将组蛋白分离成5种,即H1、H2A、H2B、H3和H4。5种组蛋白在染色质的分布与功能上存在差异,可分为: ①核小体组蛋白包括H2A、H2B、H3和H4。无种属及组织特异性,进化上高度保守;协助DNA卷曲成核小体的稳定结构。 ②连接组蛋白(H1组蛋白):有种属特异性与组织特异性。与核小体的进一步包装有...
核心组蛋白指的是H2A、H2B、H3 和H4,它们组成核小体的核心,对染色体结构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组蛋白的一级结构,它们可以进一步分为三种类型:赖氨酸含量特别丰富的组蛋白H1;赖氨酸含量较丰富的组蛋白H2A 和H2B;精氨酸含量丰富的组蛋白H3和H4。从整体上讲,组蛋白在进化过程中表现出很强的保守...
乙酰化是核心组蛋白最常见的一种修饰方式。它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H1、H2A、H4组蛋白的氨基末端乙酰化,形成-乙酰丝氨酸,这一修饰发生在组蛋白在细胞质内合成后输入细胞核之前。另一种是在H2A、H2B、H3、H4的氨基末端区域的某些专一位置形成-乙酰赖氨酸。磷酸化是所有核心组蛋白的组分都能进行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