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谱学》是2006年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乃兴。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系统地论述了NMR谱学的几乎全部内容,作者主要参阅了近几年来国外这方面的诸多文献,对氢谱、碳谱、二维谱、蛋白质和核酸的NM日分析等问题作了深入的阐述。在1H NM日中,对氢谱涉及到的自旋-自旋耦合、核间奥氏效应(NOE效应)...
结果,它自身被去屏蔽,在低场中出现共振,此时水中质子的共振出现在大约1.5 ppm处。 对于悬浮在 中的水滴,这时形成分子间氢键,质子大约在4.8 ppm处共振。 醇和胺的OH和NH质子的共振位置是无法预测的,因为参与氢键的形成程度无法预测,并且也与浓度有关。对于醇通常的区域是0.5~4.5;硫醇1~4;胺1~5。 氘代试剂:...
核磁共振现象最早在1946年观测到的,大约从1960年开始用于有机化学的研究,目前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研究物质的组成和化学结构,可以说:几乎任何有机或生物分子以及许多无机分子的结构测定都始于核磁共振光谱学。 一些原子核有核自旋,自旋的存在是的这些原子核的行为很像磁棒,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核磁体自身可以用 。 最...
核磁共振波谱学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原子核在外加磁场中的自旋状态变化来获取信息。对于有机化学而言,最常见的是氢核磁共振(1H NMR)和碳-13核磁共振(13C NMR)。通过测量不同环境下原子核的共振频率,NMR能提供关于分子内不同位置原子的电子环境的信息,从而揭示出分子结构的细节。
主要对象,其核磁共振谱线窄,有利于核磁共振检测。(3)I>1/2的原子核,这类原子核的核电荷分布可看作一个椭 球体,电荷分布不均匀,共振吸收复杂,研究应用较少。2.外磁场 无外磁场(B0)时,原子核的自旋取向是任意的。在外磁场(B0)中,具有磁矩的的自旋取向是量子化的,可用磁量子数m表示核自旋不同的...
《核磁共振谱学—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第三版)》是2015年6月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乃兴。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系统地论述了NMR谱学的几乎全部内容,对氢谱、碳谱、二维谱、蛋白和核酸的NMR分析等问题作了深入阐述,并在有关章节介绍了一些31P NMR和19F NMR等其他磁性核的NMR问题。在1H NMR中,对氢谱涉及的自旋...
主要对象,其核磁共振谱线窄,有利于核磁共振检测。(3)I>1/2的原子核,这类原子核的核电荷分布可看作一个椭 球体,电荷分布不均匀,共振吸收复杂,研究应用较少。2.外磁场 无外磁场(B0)时,原子核的自旋取向是任意的。在外磁场(B0)中,具有磁矩的的自旋取向是量子化的,可用磁量子数m表示核自旋不同的...
普遍来说,对于一级谱,如果一个原子核和n个等价、I等于1/2的原子核耦合,将产生n+1个峰,其信号强度与二项式展开的系数一致,具体大小可以通过帕斯卡三角得到。 同时,除去二级谱外,化学位移相同的质子相互耦合不会引起共振信号的裂缝,例如苯环上的质子,虽然相互耦合,但是仍对外表现为单峰。类似的,甲基质子之间的耦合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