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山东的副省长,栗再温承担了这项艰巨的任务,他首先安全转移了“恩县洼”的八万余老百姓,同时带领大家奋战七天七夜,成功分流了黄河洪峰,圆满完成了上级交代的任务。洪水过后,栗再温还带领当地老百姓灾后重建,尽快恢复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时间很快就来到十年特殊时期,看到很多文物被破坏,栗再温非常着急,他提出了保护...
妻子刘旭江与栗再温在白色恐怖下结合,来到太行山,不论环境多么残酷,都和丈夫不离不弃,坚持革命斗争。栗再温的侄子栗政清,1933年入党,曾任中共平山县委委员、共青团平山县委第一任书记,1936年底牺牲于天津的日本监狱,年仅20岁。栗再温的侄子栗政通,1938年入党,参加“平山团”,解放战争后期,这位身经百战的营...
县委一听说栗再温回来了,很高兴,同志们都把他当作大共产党员。县委负责人李法庄和张惠森(张庆德)同栗再温接上关系后,又介绍齐计三、栗一波等同志登门求教,请他出主意想办法。从此,栗再温开始参与平山县委的领导工作。 1935年8月奉中共河北省委指示,成立了直...
栗再温在革命的征途中克服了无数困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他的故事还远未画上句号。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他将如何在这个全新的舞台上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呢?新中国建设中的奉献:从工会改革到地方治理的担当 新中国成立后,栗再温仿佛化身为一位超级英雄,投入到另一场战斗——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中。1950年,他被...
栗再温、栗政通、栗政清烈士墓位于平山县北冶乡杜家庄南沟村,是三位烈士的家乡。 栗再温,1908年生于平山县杜家庄南沟村,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在平山组建“红军北上先遣108支队”,组织开展木盘分粮、土岸“借钱”、下口砸盐店,1937年9...
抗日战争期间,栗再温领导平山县的同志发起扩军运动,在短短一个月就为八路军增员1700人,即“平山团”。 由于栗再温工作出色,1940年,他当选“七大”代表赴延安开会,后历任晋察冀边区贸易公司监委书记、石家庄铁路局政委、华北工会筹委会主任等职。 【栗再温跟妻子在德州】 ...
栗再温平山第一位共产党员 栗再温(1908——1967) 平山杜家庄南沟村人。1924年考入北平私立大同中学。1925年“五卅”惨案后,参加了李大钊领导的三次示威游行。192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平山第一位共产党员。1930年,任中共北平市委秘书、全国铁路总工会秘书、中共河北省委秘书长等职。1934年秋,党组织派...
栗再温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到1945年抗战胜利,平山县所有的村庄都建立了党支部。在栗再温的号召和影响下,栗家家族20几人参加革命,栗政清、栗政通两位烈士为国捐躯,栗再温动员栗家所有的家族至亲全部投入到革命队伍。在平山县这样的农村,栗再温顶着民俗,提出以后传唱抗战区的著名的支军民谣:“最后一粒米送去做...
00:41 《滹沱记忆》第一集:高空俯瞰 平山县宛如一片巨大的桑叶 02:09 《滹沱记忆》第一集:千年古镇——洪子店 02:01 《滹沱记忆》第一集:从平山县走出的杰出共产党人——栗再温 03:53 《滹沱记忆》第一集:毛主席为西柏坡带来了先进的育秧技术 04:54 《滹沱记忆》第一集:小中见大 从西水碾看中国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