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地”最初是在2017年由浙江省德清县开展试点,后在全省推广。2024年2月29日,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印发《加强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浙自然资规〔2024〕1号)提出:除负面清单外,全省新供应工业用地100%按“标准地”出让。 2023年6...
2021年12月,马鞍山出台《关于马鞍山市深化“标准地”改革(2.0版)的实施意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按照“事前做评价定标准、事中作承诺定服务、事后定政策强监管”三个阶段,围绕成交即发证、交地即开工、竣工即登记的“三即”目标,通过细化十二项工作措施,以更灵活有效的打法、步法,逐一破解改革中的16处难点...
“标准地”是指在完成区域能评、规划环评等区域评估的基础上,带着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亩均税收、单位能耗标准、单位排放标准、容积率等指标出让的国有建设用地。按照“标准”实施土地储备开发,带着“标准”实施土地出让,对照“标准”实施土地监管,这就是“标准地”的本质。企业拿了“标准地”后,需同步签订《国有建设...
标准地是什么意思 普法内容 所谓'标准地',就是指事先确定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建筑容积率、亩均税收、单位能耗增加值、单位排放增加值、RD经费支出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等主要指标标准,作为土地出让前置条件,竞得用地企业按照标准开发建设,监管单位对照标准验收监管的工业项目用地。
工业用地“标准地”的“标准”有哪些硬杠杠?首先是充分做好前期准备,达到“标准”要求。《指导意见》明确,工业用地“标准地”即在完成相关区域评估及土地征收、“三通一平”(水通、电通、路通,场地平整)等前期工作,符合“净地”要求的基础上,明确固定资产投资强度、用地容积率等控制性指标,并实施全程监管的可...
一是合理规范地质灾害、环境影响、水土保持、文物考古、土壤污染等区域评价事项,按照部门分工、标准合理、工作有序的思路健全“多评合一”制度,通过缩减评价时间和程序,有效提升“标准地”出让效率。 二是有关部门应加快推进各项区域评价事项的经费标准和第三方评价机构...
“标准地”是指在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城镇开发边界内具备供地条件的区域,对新建工业项目用地先行完成区域评价、设定控制指标,并实现项目动工开发所必需的通水、通电、通路、土地平整等基本条件的可出让的国有建设用地。“标准地”的指标由区域评价和控制性指标构成。区域评价一般包括区域节能评价、区域环境影响评价、防洪...
湖州东田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国飞,曾给莫干山高新区投促局、经发局送过两面锦旗,感谢当地实施“标准地”改革使企业投资项目提前完成竣工验收。“项目从拿地到投入试运营只用了一年时间,一切都很顺利。当初选择这里投资非常正确。”张国飞口中的“标准地”最早出现在2017年的浙江德清。同年8月31日,浙江省湖州市德清...
1.1标准地定义 为掌握森林资源的状况及其变化规律,满足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工作的需要,应进行林分调查或某些专业性的调查。但在实际工作中,一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全林分进行实测,而往往是在林分中,按照一定方法和要求,进行小面积的局部实测调查,根据其调查结果推算整个林分。这种调查方法既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同时也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