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书栀子豉汤一剂: 栀子9克,淡豆鼓9克。先煎栀子,后纳豆豉。一服烦稍安,再服病若失。(《湖北中医医案选集•第一辑M978:18) 按语:伤寒发汗后出现心烦,可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表邪仍不解,表证仍在,可改用桂枝汤调和营卫之法,如《伤寒论》57条:“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
栀子豉汤 (1)伏热 某岁夏日,予与某医师同诊伏热证。缘有患者某氏,年四十许,广东台山人。诊时微热,神气呆,面色焦燥,齿干,舌黄黑,不渴,心烦,四肢厥冷,苦热,频频易其坐卧处,两手反复置石桌,使人扇风不稍停,目不交睫者(失眠)十余日,大便少,小便黄,无脉。迭经医治,其病日笃。诊后,知其为内蕴大热而...
医案分享:癔症-加味栀子豉汤 处方:生栀子、淡豆豉、麦门冬、广郁金、石菖蒲、淡竹叶、炙甘草水煎服,每日一剂 中医辨证:热邪内结,上扰神明 治法:养阴除热,解郁除烦 临床效果:赵某某,女,46岁,...
乃书栀子豉汤一剂:栀子9克,淡豆鼓9克。先煎栀子,后纳豆豉。一服烦稍安,再服病若失。 按语:伤寒发汗后出现心烦,可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表邪仍不解,表证仍在,可改用桂枝汤调和营卫之法,如《伤寒论》57条:“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3汗,宜桂枝汤”;另一种...
栀子豉汤医案 ▪ 某 风温从上而入。风属阳。温化 热。上焦近肺。肺气不得舒转。 周行气阻。致身痛。脘闷。不饥。 宜微苦以清降。微辛以宣通。医 谓六经。辄投羌防。泄阳气。劫 胃汁。温邪忌汗。何遽忘之。 ▪ 杏仁 香豉 郁金山栀 栝蒌皮 蜜 炒橘红 ▪ 《临证指南医案 风温》 栀子豉汤医...
栀子豉汤医案【31期】豆豉用黑豆窨而成其气香而化腐其性浮而成热其味甘而变苦故其治能除热化腐宣发上焦之邪用之作吐似亦宜然且以之后入者欲其猛悍恐久煎则力过耳 栀子豉汤医案【31期】 今日练习 刘某,男,48岁。 患糖尿病已3年,又有肝炎及胆囊炎病史。证见口苦口干,渴欲饮水,饮而不解渴。查尿糖(...
栀子豉汤原方效案 邢斌 崔某某,女,50岁。 2013年3月15日诊。 素有胃病史,经服中药已经明显缓解。近期外出旅游,回沪后近一周晚上不能平躺,一躺下即感不适,但说不清到底哪里不适,或如何不适。舌紫,脉涩。 处方:淡豆豉15g,山栀15g,7剂。 效果:服药后上症即明显缓解,近3天其症已消失。
1.程杏轩医案 近翁同道友也,夏月患感证,自用白虎汤治愈后,因饮食不节,病复发热腹胀,服消导药不效。再服白虎汤,亦不效,热盛口渴,舌黄便闭,予曰此食复也,投以枳实栀子豉汤加大黄,一剂知,二剂已,仲景祖方,用之对证,无不相应。 2.邢锡波医案 ...
枳实栀子豉汤证,为大病瘥后,因劳、食复发。劳复发热属虚热,不同于外感发热,故不宜发汗以治。临床所见劳复,有竹叶石膏汤证,小柴胡汤证,补中益气汤证者。本证因伤食而起,症见身热,心烦不寐,纳呆,恶心,心下拒压。若脐腹部拒压者,可更加大黄。 【栀子豉汤医案】 ...
栀子豉汤,泻上阳之盛,吐胸窒之瘀塞。若不加味,大剂运用,此也能自吐。 二诊加葛根加的好。外感之郁,胸膈热盛,必阳明不降而经气郁热。栀子类证,都是阳气上盛,不是肺炎,就是胸痹,皆是外感之后的病。本条医案,同上面的急性心肌炎案。 4、神经官能症——闫云科医案 李某,女,45岁,干部。懊恼半年余,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