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绒蚧的形态特征明显,雌性介壳灰白色,雄性介壳白色,卵呈紫红色,若虫体侧长有刺状物,易于辨识。其雌成虫为暗紫红色,背覆有圆锥形刺毛,腹部平滑,雄成虫为紫红色,触角细长,无复眼。卵长0.25毫米,表面光滑,颜色为紫红色,若虫初时鲜红色,随后变为紫红色,体形为卵圆形或椭圆形,体侧长有成...
针对柿绒蚧的防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在初冬季节,即树木进入休眠期时,可以对树干喷施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这一措施能够有效杀灭柿绒蚧的成虫,降低虫口密度。当柿绒蚧的若虫期出现时,可选择喷洒0.5~1.0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者在幼虫初孵时使用40%乐果乳油1 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800倍液。这...
柿绒蚧学名为 Acanthococcus kaki Kuwana,又称柿粉蚧、柿虱子和柿绵蚧,为同翅目 Homoptera,粉蚧科 Pseudococcidae,主要以若虫和雌性成虫的形态固着寄生在柿树的树枝、叶片和果实上,属于比较难以根治且一旦危害就比较严重的柿树虫害,虫体通过吸食果实汁液进行危害,固着处的果肉组织凹陷继而颜色变为深黑色,造成落花落果...
柿绒蚧柿树、枝、叶、果实害虫。学名Eriococcus kaki Kuwana。同翅目,粉蚧科。分布于中国河北、山东、安徽、河南、山西、陕西、广东、广西、贵州、四川等省区。雌成虫椭圆形,长约1.5毫米,宽约1毫米,紫红色,腹部边缘分泌有弯曲的细白蜡毛。末龄时体背泌有绒状白蜡囊,长约3毫米,宽约2毫米,尾端呈钳状陷入。
在广西灌阳县,柿绒蚧一年发生6代。各代一龄若虫孵化期分别为:第一代(过冬代)3月下旬至4月上旬;第二代5月末至6月初;第三代6月末至7月初;第四代8月上旬至中旬;第五代9月初至中旬,第六代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卵期7~18天,若虫期22天,过冬代136天。成虫期6天,过冬代成虫期140天...
柿绒蚧在各地主要以2龄若虫,广西有少数成虫过冬,在柿树2~4年生枝条皮层裂缝处,少数在树上的柿蒂上过冬。在山东省菏泽市一年发生4代,翌年树液流动萌芽时,4月中下旬出蛰,先爬到柿树新梢、嫩芽、叶背固定刺吸取食为害,逐渐分化雌雄两性。5月中下旬雌雄交尾,雌虫体背面逐渐膨大,虫体包藏于白色...
柿绒蚧又可以称为柿绵蚧、柿毛毡蚧、柿毡蚧、柿粉蚧、柿虱子等,是一种难以根治的害虫,严重影响了柿树生长、开花、坐果、结实等等,而柿绒蚧防治最佳时期分别是越冬若虫出蛰期和各代虫卵孵化盛末期,因此防治柿绒蚧可以根据这两个时期进行,接下来小编就来具体说说柿绒蚧防治技术。
防治对象:防治柿蒂虫、柿绒蚧,炭疽病,角斑病!预防为主按时定期细致打药#三农 - 角杯元上青玉于20240619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67.1万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三、柿绒蚧防治方法1、在早春柿子树发芽前喷5波美度石硫合剂加0.3%洗衣粉,或机油乳剂50~60倍淮等,消灭越冬若虫。2、在柿子树展叶后至开花前,在越冬若虫离开越冬部位尚未形成介壳前,喷机油乳剂80倍液,或在各代卵孵化盛末期,选喷2.5%溴氰菊酯5000倍液、或80%敌敌畏1000倍液、或用1.8%的阿维菌素4000~4500倍液...
柿绒蚧分布于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江苏、安徽、福建、浙江、广西等地。以若虫和雌成虫主要危害柿树、君迁子幼芽、叶片、嫩枝和果实。成虫和若虫最喜群集柿蒂和果实缝隙处刺吸汁液,受害柿果出现黄绿色小斑点,逐渐扩大成大黑斑,受害果软化早落。近几年,不少柿园虫果率达到20%~30%,严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