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岷写了跋文,张济书写了碑文。后来,赵智凤将碑文取样带回宝顶,重新刻在小佛湾。祖觉是宋朝的禅宗名僧,他根据前人的传记和民间的流传故事,为柳本尊写了一篇传记。作为禅宗的一员,他没必要为密宗的柳本尊粉饰其词,也不必像那些迷信的百姓那样需要祛魅。相反,他以审视和理性的态度来记载柳本尊的生平。因此,碑记的可...
《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中国》中介绍到, 柳本尊作为四川佛教密宗的祖师,其苦行修炼的故事被赵智凤通过“十炼图”永久地刻塑在了大足石刻中。这组图像不仅展示了柳本尊为求觉悟所经历的种种苦难,更深刻地体现了佛教对于修行与解脱的理解。每一炼都是对柳本尊身心极限的挑战,从“炼指”到“炼膝”,无不表现出...
"柳本尊十炼图",高科石米,神话当年柳祖的修炼历程。图画简介 “柳本尊十炼图”龛高14.6米、宽24.8米。全图可分为三层。上层 上层的五佛四菩萨,均结跏趺坐于小圆龛内。正中是毗卢舍那旨,左右是宝生佛、阿弥陀佛、阿 佛、不空成就佛。五佛皆螺髻,金身,面相近似。五佛两边有文殊、观音、普贤、大势至...
在安岳的毗卢洞和大足的宝顶山,你可以看到《柳本尊十炼图》的造像。柳本尊这个在正史中不见记载的居士,如果没有这两处石窟中的记载,可能早已湮灭于尘烟之中。柳本尊生于唐宣宗大中九年,五代时在四川地区创立了金刚界瑜伽部密宗。他原本不姓柳,传说乐山有一棵大柳树,树上的一个大疫瘤逐年长大,后来裂开,生出...
柳本尊,姓柳名居直,信众尊称为“本尊”,生于唐宣宗大中九年(855年),以下是他的个人简历和成就概述: 个人简历 早年经历:柳本尊出生于嘉州(今四川乐山)龙游县玉津镇天池坝。相传他出生时,州城北有柳树生瘿,时久瘿破,从中现出一婴儿,邑都吏将其收养。父死后,他继承父职并以柳为姓,因聪慧过人且抚恤邑人,甚...
柳本尊显然属于第一种,尤其像僧伽、志公、万回之流,于本专业之外另辟蹊径,用奇门异术吸粉,得到资本(当权者)的青睐和推广,一跃成为顶流网红(现世佛)。这也是柳本尊被现代人看轻的原因,有人说柳赵一派,“名为密宗,实为杂教。”他们认为第二种才是名正言顺。
“柳本尊行化事迹图”龛最上部分两层:上层刻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唐瑜伽部主总持王、佛日光辉长转22字刻,以示蜀王对川密柳居值的认定。(但现“风调雨”及“国泰”5字已风化不见)。下层刻有五佛四菩萨,均结跏趺坐于小圆龛内。从左到右分别为普贤、文殊、宝生佛、药师佛(阿閦)、大日如来、阿...
南宋时期的柳本尊崇拜:一场石窟艺术的盛宴 在南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年),四川盆地东部的大足和安岳地区,民间开始崇拜一位唐末的神格化人物——柳本尊。柳本尊,原名居直,是晚唐时期四川嘉州(今乐山市)人。他以居士身份专习密法,常常采用燃指、炼顶、割耳、断臂等极端方式,因此获得了神通,被民众所崇奉。
南宋孝宗淳熙间(1174-1189),四川盆地东部以大足与安岳二县为中心的区域内,民间兴起对唐末神格化人物“柳本尊”的崇拜。各地建祠立庵、营窟造像,数十年间出现大小石窟寺道场十余所,由此发展成一种以柳本尊信仰为标志的民间佛教。南宋覆亡后,此教随之沉寂。柳本尊,俗名居直,晚唐时期四川嘉州(今乐山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