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茨坦会议是1945年7月17日到1945年8月2日,美、英、苏3国首脑杜鲁门、丘吉尔(1945年7月28日以后是新任首相艾德礼)和斯大林在柏林近郊的波茨坦举行战时第三次会晤,史称“波茨坦会议”又叫“柏林会议”。波茨坦会议的背景是1945年5月8日德国法西斯无条件投降,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但在远东对日作战还在激烈...
1884年11月至1885年2月在柏林举行的列强瓜分非洲的国际会议。1884年,法国、葡萄牙和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把持的“国际刚果协会”,因瓜分刚果河口土地发生争执。德国首相俾斯麦倡议召开国际会议,德、奥匈、比、葡、法、英、美、俄、意、荷、西、丹、挪、瑞典和奥斯曼土耳其等国参加。会议承认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以个...
“柏林会议”(列强瓜分非洲的会议)①背景:在抢夺殖民地过程中,___冲突加剧(体现为各自制订了侵略计划)。②目的:为解决矛盾和进一步瓜分非洲。③召开:1884年,英
1878柏林会议:破碎的巴尔干,德国初登外交舞台 1877年,沙皇俄国以东正教斯拉夫人保护者的名号发动了第十次俄土战争,向奥斯曼土耳其宣战。沙俄此战的目的是要打开通往地中海的通道,并且将同样信仰东正教的斯拉夫同胞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人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下解放出来。战事开始后,俄军势如破竹,次年1月就逼近了奥斯曼...
柏林会议(德语:Berliner Kongress)是指1878年在德国柏林举行的会议。在俄土战争(1877年-1878年)后,强国希望重建巴尔干半岛的秩序。因此,德国首相俾斯麦代表德国举行会议,邀请各国出席,以平衡英国、俄罗斯与奥匈帝国的利益。与会国包括欧洲强国与奥斯曼帝国。会后,俄奥关系却渐渐变差,而巴尔干民族问题并没有得到...
这种主动“撤退”的招数更厉害的是,接下来在柏林会议上利奥波德二世如果遇到法国的非难,那么法国拥有的优先权承诺就成为利奥波德二世的有力王牌。 另外,对于美国,采取奸细入侵的计划。 利奥波德二世终于等到了计划许久的柏林会议。为了能够操控整个会议方向,利奥波德二世便需要能够联络各国代表的代理人,如美国代表团中的老相...
思维点拨柏林会议 柏林会议实质上是一次列强瓜分非洲的会议,它显示了列强在非洲已经形成的力量对比,标志着它们疯狂争夺非洲的新地点。“有效占领”原则,其实质就是“先到先得”。列强完全无视非洲人民的利益,在地图上就可以确定殖民地的划分,即所谓的“地图上作业”。相关...
4.柏林会议(1)背景:在抢夺殖民地过程中,列强冲突加剧。(2)目的:为解决矛盾和进一步瓜分非洲。(3)时间、国家、地点:1884年,英、法、德等国在柏林召开会议。(4)内容:①任何国家在非洲占领新的土地,必须通知其他国家,占领方为有效。这就是臭名昭著的“24”原则。②会议还决定,各国可以先在固上划定彼此的势力...
柏林会议一锤定音,把非洲划成了欧洲各国的地盘,这让欧洲列强在非洲搞殖民统治变得顺风顺水。殖民主义不光带来了欧洲的文化观念,还硬塞给了非洲人民一套他们的价值观。欧洲那些大国的大佬们,把非洲当成了自家的仓库,不光抢掠资源,还把非洲的老百姓当奴隶使,使劲儿剥削。这样一来,非洲的好东西被抢得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