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溪流时,却喜爱那平坦的小路。 在柏岩居住了多年, 却已不记得柏岩的名字。💡注释解读:1. 野寺:指荒郊的寺庙,象征着禅师的清修之地。 2. 灵山:佛教圣地,代表着禅师寻求心灵安宁的旅程。 3. 披衲重:衲指僧衣,重则表示年老时身披的僧衣更加厚重。 4. 读经生:病后更加专注于诵读经文,体现了禅师的虔诚。
1. “遍与傍人别,临终尽不愁。”描绘了禅师面对生死的从容态度。 2. “影堂”是寺庙中供奉禅师影像的地方,“坐塔”指禅师生前打坐修行的佛塔。 3. “青苔钵上秋”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物是人非的哀愁。💖鉴赏感悟:这首诗通过描绘柏岩禅师临终前的场景,以及禅师去世后寺庙的荒凉,表达了对禅师深深的缅怀和敬...
至于柏岩禅师的那首偈颂,早在后唐天成元年 (926) 柏岩寺重修之时,便已刻于碑石,比其他记录都早,所以,该诗偈应该就是柏岩明哲禅师所作,与周贺没有交涉。且《全唐诗》记在周贺名下的诗句,将柏岩禅师之“空山曾遍行”改为“灵山曾遍行”,虽一字之差,却不合佛教义理与禅之意境。 三、唐县柏岩禅寺 唐代...
zèng bǎi yán chán shī 赠柏岩禅师 yě sì jué yī niàn,líng shān huì biàn xíng。lǎo lái pī nà zhòng,bìng hòu dú jīng shēng。野寺绝依念,灵山会遍行。老来披衲重,病后读经生。qǐ shí xián cūn yuǎn,xún xī ài lù píng。duō nián bǎi yán zh...
《题柏岩禅师影堂》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一首七言绝句,选自《王建诗集》。全诗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禅堂夜景图,表达了诗人对禅师的敬仰与怀念之情。首句“山中砖塔闭”,以静谧的山林和庄严的砖塔为背景,烘托出禅堂的肃穆氛围;次句“松下影堂新”,进一步点明影堂的位置,同时以“新”字暗示了诗人对禅师的...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首唐代诗人李益的《哭柏岩禅师》,这是一首充满深情的缅怀之作。《哭柏岩禅师》是唐代才子李益的一首悼念之作,全诗充满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首联以平实的笔触描绘了柏岩禅师临终前的情景,展现了他豁达坦然的人生态度。而颔联则通过问句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禅师逝后寺院景象的遐想,进一步烘托...
《赠柏岩禅师》是唐代诗人周贺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词正文 野寺绝依念,灵山会遍行。老来披衲重,病后读经生。乞食嫌村远,寻溪爱路平。多年柏岩住,不记柏岩名。作者简介 周贺,生卒年不详,字南卿,东洛(今四川广元西北)人。初为僧,法名清塞,居庐山,后客居润州。大和末,谒杭州刺史姚合,合爱赏...
哭柏岩禅师拼音版、注音及读音:文学家:李益kū bǎi yán chán shī哭柏岩禅师biàn yǔ bàng rén bié,lín zhōng jǐn bù chóu。yǐng táng shuí wèi sǎo,zuò tǎ zì kàn xiū。遍与傍人别,临终尽不愁。影堂谁为扫,坐塔自看修。 bái rì zhōng biān wǎn,qīng tái...
《哭柏岩禅师》是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作品原文 遍与傍人别,临终尽不愁。影堂谁为扫,坐塔自看修。白日钟边晚,青苔钵上秋。天涯禅弟子,空到柏岩游。作者简介 李益: 唐陇西姑臧人,字君虞。李揆族子。代宗大历四年登进士第。德宗建中四年登书判拔萃科。客游燕赵,幽州节度使刘济辟为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