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释义 报错 枯槁,汉语词汇。读音:kū gǎo,英文:Withered,释义:1,草木枯萎。2,干涸。3,憔悴,瘦瘠。4,困苦,贫困。解释:“枯”指“古木”,即“百年老树”。“槁”指“树木上头缺枝少叶”,即“树冠光秃”。指(草木)干枯 查看百科 注:百科释义来自于百度百科,由网友自行编辑。
枯槁是什么意思词典解释 枯槁[ kū gǎo ] ⒈ 干枯、干燥。 引《诗经·大雅·召旻》汉·郑玄·笺:「天下之人,如旱岁之草,皆枯槁无润泽。」唐·李白〈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诗:「去岁左迁夜郎道,琉璃砚水长枯槁。」 ⒉ 形容憔悴。 引《战国策·秦策一》:「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 ...
词语枯槁 拼音kū gǎo 注音ㄎㄨㄍㄠˇ 词性动词 、形容词 【枯槁】成语接龙 成语接龙:槁字开头,槁字结尾,最短3次 槁形灰心 心细于发 发蒙振槁 成语接龙:槁字开头,枯字结尾,最短3次 槁形灰心 心焦火燎 燎发摧枯 成语接龙:枯字开头,枯字结尾,最短2次 ...
枯槁的读音是kūgăo,动词或形容词,解释是:①干枯、干燥。②形容憔悴。近义词是:顦顇、枯竭、干涸、枯窘、干瘦、枯瘠、憔悴、干瘪、干枯。反义词是:丰满。
成语(Idiom):枯槁(kū bǎo) 发音(Pronunciation):kū bǎo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植物干枯,失去生机;也形容人体衰老,精神萎靡。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枯槁是由“枯”和“槁”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枯”表示干燥、失去水分,而“槁”表示木材干燥、失去光泽。结合在一起,枯槁形容植物失去生机、干...
形容枯槁 ,汉语成语,拼音是xíng róng kū gǎo,意思是身体瘦弱,精神萎靡,面色枯黄。出自《渔父》。成语辨析 【近义词】形销骨立、骨瘦如柴、鸠形鹄面 【反义词】容光焕发、神采奕奕、红光满面 成语出处 屈原《渔父》:“颜色憔悴;面容枯槁。”成语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 《战国策·秦策...
表示植物或者人枯萎憔悴的意思。枯槁,读音:kū gǎo,英文:Withered,解释:“枯”指“古木”,即“百年老树”。“槁”指“树木上头缺枝少叶”,即“树冠光秃”。草木枯萎。 引证详解 1、草木枯萎。 ①《老子.七十六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
枯槁,拼音为“kū gǎo”,它具有多重含义。 首先,“枯槁”常用来形容草木干枯、枯萎。例如,“今夫徙树者,失其阴阳之性,则莫不枯槁。”这表明如果违背了树木生长的自然规律,它们就会变得枯槁。又如《老子》中所说:“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形象地描绘了草木从生机盎然到生命终结时枯槁的状态。 其次,...
枯槁一词中的“枯”表示虚弱、衰老、无力,指阳气不足;“槁”表示干枯、衰败,指阴盛阳虚。中医认为,阳气是人体的生命力量,具有温煦、推动、活跃的作用。阳气不足时,人体表现出疲乏无力、畏寒怕冷、精神不振等症状。 阴盛阳虚的病理状态主要是指体内阴寒体质偏盛,阳气虚弱不足。阴盛阳虚的人常常面色苍白、肢体冰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