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
“枫叶荻花”指萧瑟凄凉的环境,表达对故土不舍的深情和人生漂泊的感慨。枫叶象征鸿运,枫叶不仅至秋呈红色,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丽景色,而且因为“枫”与“封”同音,故有“受封”的意思。枫叶也象征高洁、友谊和思念。荻花: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叶子长形,似芦苇,秋天开紫花。荻花因随...
枫叶荻花秋,相思使人愁 当第一队鸿雁飞过江北秋,碧云寺的枫叶就染红了离人愁。枫叶荻花带来的总是瑟瑟秋光,寒风吹在梢头,再青翠的杨柳色遇上秋,都免不了带上那么一场离愁。原是香山寻古,可途径碧云寺时,看着满山红枫,还是忍不住驻足。仿佛古今并不是界限,古人所眷恋的枫叶秋光,至今仍在被人追捧。山...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翻译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意思是夜晚我到浔阳江头送别客人,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得发出飒飒声响。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 原文: 《琵琶行》唐·白居易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
首句“浔阳江头夜送客”,只七个字,就把人物(主人和客人)、地点(浔阳江头)、事件(主人送客人)和时间(夜晚)一一作概括的介绍;再用“枫叶荻花秋瑟瑟”一句作环境的烘染,而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已曲曲传出。惟其萧瑟落寞,因而反跌出“举酒欲饮无管弦”。“无管弦”三字,既与后面的“终岁不闻丝竹声”相...
“枫叶荻花秋瑟瑟”,白乐天的这句诗,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那瑟瑟秋风中,枫叶如丹,荻花如雪,交织出一种空灵而悠远的意境。荻花,这看似平凡的植物,却有着独特的来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荻花,生长在水滨湿地,是大自然的精灵。它质朴无华,却在秋风中摇曳出别样的风情。据考证,荻花...
《枫叶荻花秋瑟瑟》 马亚伟 一句“枫叶荻花秋瑟瑟”,感觉让人忽的滑入秋的深处。似乎昨日还是秋水长天的朗朗之气,转眼间秋天已经披了一身沧桑,多了几分萧壮冷寂。 “瑟瑟”说的是风,深秋风已老,有萧瑟之气。初秋的风,是“飒飒”而舞的,清朗洒脱。“飒飒”与“瑟瑟”在音形义上...
“枫叶荻花秋瑟瑟”的上一句是“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其中“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在浔阳江头送别朋友,枫叶荻花被风吹得瑟瑟作响,人生最大痛苦莫过于生离死别,诗中描写了冷瑟的秋景,以景寓情,对...
“枫叶荻花秋瑟瑟”是烘托秋风瑟瑟的悲凉气氛,表现诗人惜别的惆怅之情。“别时茫茫将浸月”是通过江水茫茫,月沉荒江的景物描写,抒发诗人离别时的悲凉情怀。一、原文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二、译文 秋夜我到浔阳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