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释义 [ zǎo yí huì zhàn ] 枣宜会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日本军队驻武汉的第11军对中国第五战区部队发动的一场作战。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热搜成语 微不足道 手足之情 毛骨悚然 满城风雨 百孔千疮 等量齐观 ©...
枣宜会战发生在1940年5月1日至6月18日,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一场重要战役。随着日军在武汉会战后成功进占武汉,但其攻势已显疲态,面临过度延伸的困境。为了巩固占领区并消耗中方实力,日军驻武汉的第11军决定对中国第五战区部队发动攻势,意图通过占领枣阳、宜昌等战略要地,切断中国军队的补给线,进而控制整个华中...
枣宜会战的全过程是这样的:日军自武汉汉口出发,准备包抄打击湖北西北部的中国军队,攻克枣阳等地,而中国军队又迅速北上准备将日军包围,但是很不幸这一战略目标最终未能达成,而日军在得到增援之后南下进攻宜昌,中国军队放弃宜昌,虽然说日军在整个枣宜会战期间仍旧攻陷了多座城市,但是并没有成建制歼灭中国军队,第...
枣宜会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之后,驻扎于湖北枣阳、襄阳、樊城、宜昌等地的中国军队抵抗日军的一场战斗。1940年5月1日日军发动进攻,枣宜会战爆发,当年的6月18日结束,宜昌失守。1938年6月至10月,第五战区以及第九战区中国军队在长江南北两岸、湖北、安徽、江西、河南四个省份,与日本侵略者进行血战,虽然武汉...
抗战经典战例 枣宜会战 来源:央视网2010年12月17日 17:35 分享到:手机观看 点赞收藏评论客户端看 视频简介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0年12月17日 17:35 视频简介:1940年初,中国军队对日军发动冬季攻势后,日军立即准备实施报复性的反击作战。日军认为,宜昌是重庆的门户,攻占宜昌,可以直接威胁重庆,于是...
枣宜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胜利,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首先,枣宜会战的成功,打破了日军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的企图,保卫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其次,枣宜会战展现了中国军队的英勇抵抗精神,提高了全国人民的抗日信心。再次,枣宜会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综上所述,枣...
枣宜会战之所以在抗战史上赫赫有名,不仅因为双方激战的残酷,更体现了中国军队的巧妙布局。日军擅长快速突击、速战速决,然而在枣宜战场上,中国军队成功地将他们拖入了一场持久战,整整消耗了48天,使得日军士气大挫,补给也陷入困境。中国军队在这一仗里用了"用地方拖时间"的办法。他们利用枣阳、宜昌那片地形...
枣宜会战 ——比随枣会战规模更大的一场血战 日军在随枣会战失利后,于次年同期又向我第五战区发动进攻。由于中国军队的奋勇抵抗,战役几起几落。此次会战分为以枣阳和以宜昌为中心前后两个阶段,史称枣宜会战。枣宜会战中,中国军队浴血奋战,牺牲尤其惨烈,阵亡官兵人数达37000之多,其中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
枣宜会战张自忠将军悲壮殉国 抗战史记 讲述最真实的中国近代史! 1940年5月1日,日军由信阳,随县,钟祥3个地区发动进攻;枣宜会战打响。5月10日,右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首先率5个师东渡汉水,横断随、枣公路,堵住了日军南退和西进的去路。5月16日,张自忠竟亲率第74师主力及特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