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身体侧扁,体外覆盖两片透明壳瓣,头部通常有显著复眼,第二对触角发达呈枝状,运动时如划桨。这类生物体长多在0.2-5毫米之间,通过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交替繁殖,生命周期通常为10-30天。 在湖泊生态系统中,枝角类占据重要生态位。作为滤食性生物,每只成年水蚤每小时可过滤1毫升水体,能有效控制藻类暴发。太湖蓝藻...
枝角类(Cladocera)又简称“溞类”,水溞(注:该字读作zǎo,为早期水生生物学家自创新字,目前正确读音还未收入而只能借用sāo打字),俗称红虫,属无脊椎动物甲壳纲鳃足亚纲枝角目。其广泛分布于淡水、海水和内陆半咸水中,可以作为鱼类的饵料。 枝角类内部由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排泄系统、神经系统、生殖...
枝角类是指节肢动物门,甲壳纲,鳃足亚纲,双甲目,枝角亚目的动物。通称水蚤。俗称红虫或鱼虫。它与其它甲壳动物不同的特征是,躯体包被于两壳瓣中,体不分节(薄皮溞例外),头部具一个大复眼。第二触角强大为双肢型,后腹部结构、功能复杂,胸肢4-6对兼具滤食、呼吸功能。枝角类大多生活于淡水仅少数产...
1. 体型差异:雌性枝角类在繁殖期体型明显大于雄性,且通常带有卵或胚胎(储存于背部孵育囊内);雄性体型较小,外形更狭长。2. 触角特征:雄性第二触角特化为强壮的抱握器,末端具钩状结构用于交配时固定雌体;雌性第二触角为普通游泳肢形态。3. 生殖结构:雌性具有明显的孵育囊(位于壳瓣与躯干间),雄性第一胸肢特化为...
大多数的水生浮游动物是鱼类的天然饵料,我们常说的轮虫、水蚤(蚤同"溞",非"藻",下同)之类的轮虫类和枝角类及桡足类的微型水生物就是浮游动物。轮虫类肉眼不可见,枝角类和桡足类(比如枝角类的水蚤)肉眼可见,它们都是鱼类优质的天然饵料。水...
枝角类主要特征;(1)躯体包被于两壳瓣中,体不分节。(2)头部具一个大复眼。(3)第二触角强大为双肢型。(4)大多生活于淡水,仅少数产于海洋,一般营浮游生活。第二节外部形态 多数体长2-3mm。躯体分为头部和躯干部。一、头部;包被于整块甲壳内,其背面有的种类具颈沟与躯干部分开。1、头顶、头盔、...
通常在水中溶氧量降到很低(饱和度的20-30%、甚至每升1毫克以下)的情况下,枝角类仍能正常生活,如多刺裸腹氵蚤可以生活在含氧量每升0.3毫克的水中,在无氧的环境下,老年低额溞可活5小时。圆形盘肠溞可活18小时。但生活在大水面的种类,较不耐低氧,如柱形薄皮溞和长柱尾突溞,必须在含氧量2.0毫克/升和2.4...
枝角类主要营孤雌生殖,也称单性生殖,是在温暖季节和正常生活环境中进行的,所产生的雌体大多是孤雌生殖雌体,其产生的卵称为孤雌生殖卵或无性生殖卵。由于经常在夏季产生,故也称夏卵。这种卵的数量较大,卵径一般较小,卵壁较薄,不需受精而直接发育,又称为非需受精卵,在孵育囊内迅速发育并孵化出幼溞。经5~8...
垂直分布:底栖的种类分布于3-4米深度;浮游种类三肢轮虫、多肢轮虫、龟甲轮虫在深水湖泊,可以分布到200米的深度。枝角类隶属 节肢动物门-甲壳纲-鳃足亚目-双甲目-枝角亚目大多数生活于淡水,少数产于海洋,一般营浮游生活。一、主要特点o 体由壳瓣包被,侧扁,体节不明显;o 头具复眼,A1小,A2(刚毛序式:0-...
总的来说,枝角类和桡足类在生活环境和形态上存在一些差异。枝角类主要生活在淡水中,而桡足类主要生活在海水中;并且桡足类的种类更加丰富,包含了30多种生物,而枝角类目前国内成功培养的种类只有13种。1. 生活环境:枝角类主要生活在淡水中,而桡足类主要生活在海水中。2. 种类数量:桡足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