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维先的意见得到了一致认可,1936年3月,林维先率领一营越过平汉路向西转移,留在根据地的其他部队分散打游击。林维先率领一营在敌人后方游击,将进攻根据地10多个团调动出来,大大减轻了根据地的压力。林维先率领一营还伏击了给第二十五路军运输给养的一个连,里面还有第二十五路军后勤负责人,缴获了大量银元和药品,...
林维先见军情紧迫,不顾自己是苦工队员的身份,毅然挺身而出,请示交通队派人快速向红218团报告,同时布置战斗人员在正面高地隐蔽设伏。当敌人大摇大摆进入有效射程时,交通队按林维先的布置,十几支枪突然一起开火,吸引敌人火力。林维先率苦工队员从两翼包抄,突然旋风般冲入敌阵,手持扁担左劈右砍,敌阵顿时大乱。这...
历史有时候挺会开玩笑,二十四年后武汉军区礼堂里,已经是中将的林维先盯着后排的老上级直抹眼泪。罗厚福胸前只挂着两枚三级勋章,肩膀上扛着大校的牌子。当年带着两百多人留守鄂东北,五次差点被剿灭都没皱过眉头的老红军,这会儿倒成了审查对象。兵工厂账本上银元和红薯混着记,收治伤员没查清来历,这些在战争年代...
1955年秋天快完的时候,有一天,中将林维先兴高采烈地坐在火车上,一路往武汉奔。他心里头全是刚开始参加革命时候的那些事儿。那时候,他还仅仅是个通信兵。有一回,在给鄂东北特务营执行站岗放哨的任务时,敌人突然袭击了他们。逃跑的时候,他不小心被敌人的子弹打中,一下子就晕了过去。情况太急,大家没法带上...
1955年深秋,武汉火车站人头攒动。一列绿皮火车缓缓驶入,车门打开,走下来一位身着中将军装的中年男子。他神情肃穆,眼中却闪烁着期待的光芒。这位军官就是刚获授中将军衔的林维先。此行,他只为一个目的 - 拜访多年未见的老首长罗厚福。谁能想到,这次相见竟会揭开一段尘封已久的往事,颠覆人们对功勋与地位的固有...
林维先曾经得到过教导员的不少帮助,但由于战乱时期人员调动频繁,他在1955年之前一直没机会和老领导联系。直到一次军衔授予后的会议上,他偶然得知教导员在武汉工作,便立刻动身赶往武汉。在一座简陋的屋子里,林维先见到了昔日的领导。当他看到指导员制服上的大校标志时,眼泪夺眶而出,激动地说:老领导,以您的...
在一间平房里,林维先见到了老首长,当他见到教导员军服上的大校肩章时,瞬间痛哭道:老首长,你怎么才是大校?论资历,讲贡献,这不公平啊!这位教导员名叫罗厚福,他有几项殊荣是旁人难及的:5次留守,让大别山地区红旗不倒;1955年获得3枚一级勋章,是大校中的唯一一人。这里就很奇怪,他既然如此有代表性,...
而在一众将领当中,开国中将林维先,并没有对自己的军衔产生任何疑异,但是他在看到自己的老首长,军服上面仅是大校肩章时,瞬间大哭怎样仅是大校级别,这明显存在不公之处。林维先的命,就是这位老首长救的,当时的林维先仅是一个通信员,在鄂东北特务营执行警戒任务时,遭到敌方袭击而中弹倒地昏迷,所有人看到躺在...
林维先在一间普通的屋子里遇到了昔日的老领导。当他注意到对方军装上佩戴的大校军衔时,情绪一下子爆发了。他哽咽着说:"老领导,您怎么才是个大校?以您的资历和贡献来说,这太不公平了!"林维先觉得,以老领导的经历和付出,理应获得更高的军衔。这个结果让他感到十分意外和不解,认为现有的评定标准存在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