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子林珪官至县令,其任职期间,林纾时常通过诗文、书信寄示,予以鞭策和教导。 凭自己的家教,林纾对儿子做一个清廉不贪的好官很自信:“凡贪墨狂谬之举,汝能自爱,余不汝忧。”所以,他重在教育林珪勤政爱民,担心他“自恃吏才,遇事以盛满之气出之”,指导其“欲平盛气,当先近情。近情者,洞民情也”,提醒要深...
去年11月20日至24日,在福州三坊七巷美术馆举办了“汲古苍霞——新见林纾手稿、讲义、家书与诗文集特展”,特展中包含了十余通林纾致林琮家书。2016年商务印书馆曾出版由夏晓虹、包立民编注的《林纾家书》,其中包含寄郑礼琛婿书七通、训林珪书一通、训林璐书六十五通、训林琮书二通、示林琮书二十五纸以及...
林纾家书的创作者· ··· 林纾作者 包立民作者 夏晓虹校注 / 编者 作者简介· ··· 林纾,(1852—1924),字琴南,号畏庐,别署冷红生,福建闽县(今福州)人,近代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桐城派代表人物。大量译介西方文艺作品,借助他人口译,以文言翻译欧美等国小说一百八十余部。译作《巴黎茶花女遗事》出版后,轰动...
《林纾家书》作者: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16年4月 第1版,ISBN:38.00。吾老矣,一切看破,惟教子之心甚热如火。汝累累不听吾言,而吾心亦未尝一刻灰冷。可见父母爱子,匪所不至。
书1(以下均用《林纾家书》中编号,简写为数字)称,因林璐半月未来信,其母不放心,让林纾“来津”看望林璐,林纾令林璐到车站等候,这说明林纾夫妇当时均不在天津居住。此信如写于林璐首次入读天津德华时,则时间在1912年10月后,1913年2月转学青岛之前。书1中,林纾要林璐“以德文、几何、代数为主课,努力上进”,这...
在本书的整理过程中,陈平原教授即据其中述及大学堂之事的七封信件,考察了林纾被解聘前后的人事纠葛和心境变化(陈平原《林纾与北京大学的离合悲欢》,《文艺争鸣》2016年第1期);笔者也曾蒙夏先生慨允,由四封林纾家书,探求民初北京一桩刑事案件(宋雪《法制肇建时代的新闻追踪与社会观察——民初北京陈绳被害案背后的...
编者将这些散见的书信辑录为一体,完整地将林纾存世家书呈献给读者,从中也体现了一位文化大家的家教之风。由这些家书,亦可知这位在新文化运动中奋起抗争的“傲骨原宜老布衣”的卫道士,在子女面前,仍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林纾像 在林纾看来,“人子之在父母心头,较之性命尤重”,站在为子女考量的角度,林纾也...
此次呈现林纾家书二十一通,其中致林琮家书十七通,对有关林纾家书的史料研究是极大补充。夏晓虹教授在编撰整理《林纾家书》时就曾注意到,林纾写给其三子林璐的信极多,保留下来的有63封,但致其最看重的四子林琮的信却极少,《林纾家...
——林纾 林纾既为当世所重的翻译大家,又是后人称道的古文殿军,身处中西文化之间,对于二者的态度又颇可玩味。本书以家书这一特殊的视角,进入这位文学家的内心世界。其一为训子家书,共104通。信中林纾向子辈传授处世之道,可见传统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也透露出社会新变于传统家庭的冲击。其二为经林纾批阅的林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