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的内容是中国是否应施行产业政策。辩论的双方是林毅夫和张维迎, 他们现同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国发院的前身正是林、张等六 位经济学家于 1994 年一起创立的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辩论过程中,林毅夫不断地强调此前媒体对他观点的误读, “ 很多东西在网 上我看到说是我讲的话我都不相信是我说的 ”...
把罪名加到我头上,我觉得我好冤枉。 ”分歧的根源似乎在俩人对“产业政策”的不同定义,林毅夫一直强调政府按照比较优势因势利导帮助企业解决软硬基础设施以及基础科研,而张维迎则将范围限定在政府“对私人产品生产领域进行的选择性干预和歧视性对待”。
在张维迎看来,林毅夫对产业政策的定义过宽,政府在公共产品上的投资以及普遍性政策都不属于产业政策,专利保护与地区政策也不属于产业政策。他指出,产业政策是指政府出于经济发展或其他目的,对私人产品生产领域进行的选择性干预和歧视性对待,其手段包括市场准入限制、投资规模控制、信贷资金配给、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进出口...
9日下午,经济学家林毅夫与张维迎在北京大学举行“产业政策思辨会”,这是两人首次针对产业政策正面交锋,也是自八月以来进行的第三回合争论,被现场主持人黄益平称为“可能被写入历史的辩论”。 “产业政策思辨会”现场:林毅夫(左),黄益平(中),张维迎(右) 六大关键词 这场辩论围绕着政府是否应该通过产业政策介入经济发展...
下面,我讲五个点:第一点,我和林毅夫关于市场理论范式的分歧;第二点,我为什么反对产业政策;第三点,外部性和协调失灵不构成产业政策的正当性理由;第四点,林毅夫“比较优势战略理论” 在逻辑上是不能自洽的;第五点,林毅夫“增长甄别法” 的谬误。 我和林毅夫关于市场理论范式的分歧 ...
张维迎认为,政府在公共产品上的投资不属于产业政策,普遍性的政策也不属于产业政策,统一的所得税不是产业政策。但是如果在某些企业进行税收优惠以扶植就是产业政策。专利保护是知识产权问题,不属于产业政策,地区政策也不属于产业政策。 从历史上来看,许多产业政策最终失败了。不过林毅夫认为,不能因为产业政策大部分是失败...
11月9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林毅夫、张维迎教授进行产业政策大辩论! 编者语: “朗润格政”产业政策思辨会于2016年11月9日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举行。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林毅夫和张维迎两位教授的观点交锋引发的讨论,已经演变成一场关于产业政策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全民大辩论。政府究竟是否应该实施产业政策?
背景介绍:2016年11月9日,第72期朗润·格政论坛“产业政策思辨会”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召开。本期简报报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市场与网络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维迎的演讲内容。(唐杰编辑,主讲人已审阅)版权声明:未经允许,请勿全文刊发或转载本简报,如希望全文刊发或转载本简报,请联系tangjie@nsd.pku....
张维迎:张维迎认为,产业政策是政府出于经济发展或其他目的,对私人产品生产领域进行的选择性干预和歧视性对待。他强调,这种干预包括市场准入限制、投资规模控制、信贷资金配给、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等手段。他批评林毅夫对产业政策的定义过于宽泛,将公共产品、专利保护、地区政策和普遍性政策都纳入其中。林毅夫:林毅夫则认为...
2016年11月9日,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张维迎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主办的“产业政策思辨会”上围绕产业政策展开面对面辩论。这场被称为“产业政策的世纪之辩”切中了我国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要害问题: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既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那么是否还需要产业政策?尽管产业政策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