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器中,20件为石锛,其中“第一号,有段石锛大号者2件”:“一件细长者长13.8,阔3.7,厚2.5厘米。”,“一件长略减(物在梁处)”,“其一面平,另一面有一横脊,分全器为二段,前段较厚。其脊的用处在乎可以扎绳系于有曲叉的木枝,成为锄状。其绳为横脊所阻,不易脱落,第一件在天马山,第二件在小径背发...
他认为在闽、粤、赣发现的有段石锛多属初级、中级阶段,而菲律宾以及太平洋诸群岛则以高级阶段为多,故中国东南沿海是有段石锛的发源地,然后传播到东南亚海岛。总之,林惠祥论证的有段石锛传播路线与其推论的马来族祖先迁徙路线是相辅相成...
解放以后,林惠样教授陆续发现了龙岩、惠安、永春、福州、长汀等县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和采集遗物,并写成专题报告,这些专题部分是编在《论著》的第三部分,比如《中国东南区新石器文化特征之一:有段石锛》。一九五六年,他到北京参加全国考古工作会议,被选入主席团,并在会上宣读了《福建长汀河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调查...
摘要: 通过对林惠祥有段石锛研究的经历爬梳,可以看到,林惠祥通过对有段石锛的研究所建构出来的中国东南部,南部与中南半岛的古民族——古越族及其先民及马来人的先民都是包括台湾少数民族在内的现南岛语族诸民族的祖先.关键词: 林惠祥;有段石锛研究;南岛语系诸民族;台湾少数民族 ...
一九五六年他到北京参加全国考古工作会议被选入主席团并在会上宣读了福建长汀河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调查这篇论文提出了有段石锛发展三阶段的论点他认为有段石锛和印纹陶都是构成我国东南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特征之一 【20170156·人类学】陈国强:上下而求索——林惠祥教授及其人类学研究 芙蓉学人:陈国强教授(左),...
他从武平新石器时代文物的研究中,认为石锛、有段石锛和印纹陶,是东南古越族及其先民的遗物,是中国东南地区古文化的特征。这些创见,为他后来的考古发现所证实,得到其他考古学家的承认。 是年,抗日战争爆发,惠祥携带文物、图书避往南洋。民国27年(1938年)1月,他在参加新加坡远东史前学家第三届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
(即马来地区甚至波利尼西亚群岛)有联系;越人与现时的马来人具有种族联系……”1958年林惠祥的遗作《中国东南区新石器文化特征之一:有段石锛》发表,该文根据当时已知的考古材料,将有段石锛的发展分为初级、中级与高级阶段,探索不同类...
他从武平新石器时代文物的研究中,认为石锛、有段石锛和印纹陶,是东南古越族及其先民的遗物,是中国东南地区古文化的特征。这些创见,为他后来的考古发现所证实,得到其他考古学家的承认。是年,抗日战争爆发,惠祥携带文物、图书避往南洋。民国27年(1938年)1月,他在参加新加坡远东史前学家第三届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