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通迅并发系统的理论、工具及套用、模型检测、代数规约、程式模组化理论。 林惠民 主要贡献 林惠民研究员长期从事电脑程式,特别是并发程式的形式语义学及形式化方法的研究。他在进程代数的验证工具、讯息传送进程的语义理论和π-演算的公理化等方向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主要贡献包括: 1.设计并实现了...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通迅并发系统的理论、工具及应用、模型检测、代数规约、程序模块化理论。 刘旭 刘旭,1960年9月15日生,福州人。曾任国家863反病毒专家、原瑞星杀毒软件的原设计者和发明人, 从事反病毒技术研究已过15年,是我国第一个发现并解决CIH病毒专家,在业内被称为“中国杀毒软件第一人”。 洪茂椿 无机...
1986年在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获博士学位;曾先后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和萨塞克斯大学工作。1999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同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通迅并发系统的理论、工具及应用、模型检测、代数规约、程序模块化理论。
招生专业 08120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招生方向网络与并发实时系统的设计与分析并发理论与模型检测形式化方法 教育背景 1984-02--1986-06 中国科学院 博士 工作简历 1990-04--1993-03 英国萨塞克斯大学 Research Fellow 1986-09--1987-12 英国爱丁堡大学计算机科学基础实验室 Research Fellow 1986-06--今 中国科学院软件...
1947年11月生于福建省福州市,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6年在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获博士学位;曾先后林惠民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和萨塞克斯大学工作。1999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同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通迅并发系统的理论、工具及应用、模型检测、代数规约、程序模块化理论。
林惠民1947年11月生于福建省福州市,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计算机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86年在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获博士学位;曾先后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和萨塞克斯大学工作。1999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同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通迅并发系统的理论、工具及应用、模型检测、...
与英国Hennessy教授合作提出,并独立发展了“符号互模拟”理论,解决了传统并发计算模型对大量实际应用不能有效模拟的问题,为在计算机上对通信并发进程进行推理和验证提供了理论依据。提出并发计算模型之一π-演算弱互模拟的完备证明系统和唯一不动点归纳法,解决了π-演算的有穷公理化问题。学术论著 Lin Huimin, H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