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巧稚生于1902年,恰好与袁隆平的母亲华静同岁,那年她还是一个二十七岁的姑娘,刚刚从协和医科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还是一位年轻的新医生。林巧稚,袁隆平,两位大师级的人物,就以这样的方式“初遇见”,有人说,这是一个伟大引领另一个伟大的过程,如此缘分,奇妙无比。不是母亲却是最伟大的母亲 身着白衣,心...
本期推出 妇产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林巧稚林巧稚林巧稚(1901-1983),福建厦门人,生前是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被尊称为“万婴之母”“生命天使”“中国医学圣母”,与梁毅文合称为“南梁北林”,被誉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20位杰出女性”之...
年近八旬的林巧稚,由于长时间高负荷工作,最后终于病倒了。在轮椅上、病床上,她开始写作《妇科肿瘤》。4年的时间她完成了这部50万字的专著,这是她一生为我国妇婴健康付出的最后努力。1983年4月22日清晨,林巧稚在昏睡中发出呓语,急促地叫喊:产钳,产钳,快拿产钳来!” 她慢慢平息下来,过了一会儿,她的脸上露...
林巧稚(1901-1983) 新华社发 1921年,20岁的林巧稚以优异成绩 考入北京协和医学院,从此投身中国妇产科学。年轻的林巧稚以“仁慈博爱”为信条,以“不为良相,当为良医”为志愿。从做见习医生起,见到产妇疼痛,她就会主动伸出双手抚慰对方。面对危急的难产产妇,作为手术助手,林巧稚接过外国大夫的产钳沉着操作。...
林巧稚(1901.12.23-1983.4.22),福建厦门人,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中国科学院第一位女学部委员(院士),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1929年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并获应届毕业生“文海奖学金”,之后任职于协和医院妇产科。1932年,林巧稚赴英国曼彻斯特医学院和伦敦大学医学院...
1901年,林巧稚出生于福建厦门鼓浪屿的一个基督教家庭。5岁时,母亲因患妇科肿瘤病故。亲人去世的痛苦让她树立了一个终生理想:怀着平凡的爱做平凡的事。 1929年,毕业于协和医学堂的林巧稚,成为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毕业留院的中国女医生,从此开始了54年的从医生涯。 为了挑战女性不能拿手术刀的偏见,为了那些对妇...
林巧稚(1901年12月23日-1983年4月22日),医学家。她在胎儿宫内呼吸、妇科肿瘤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她是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及首届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学部委员(院士)林巧稚出生于福建厦门鼓浪屿。父亲林良英早年随祖父去南洋谋生在新加坡的church...
林巧稚,一个伟大的女性,虽然终生未嫁,却被称为“万婴之母”,中国版的特蕾莎修女。1901年,林巧稚出生在厦门的鼓浪屿,她是中国著名的妇产科医生专家,也是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从医60多年,林巧稚亲手接生过5万多个婴儿,于1983年病逝,鼓浪屿人民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女性,在毓园建立了林巧稚纪念...
林巧稚曾接诊过一位结婚六年才怀孕、却被查出宫颈肿块的孕妇。当时最好的办法是切除子宫,但林巧稚不忍见病人的母亲梦就此破碎。在反复检查和专家会诊之后,她大胆推断这可能是一种特殊的妊娠反应,会随着怀孕过程自行消失。林巧稚顶住压力决定暂不切除子宫,只需每周按时复查。事实证明了她的推断,孕妇如愿生下一个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