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林卓午对我国邮政事业的贡献,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朱学范,给予了高度评价:“林卓午先生不但是中华邮政的前辈,也是热心于国共通邮的先驱者。” 1981年4月22日,林卓午的子女林孝祥、林振翠,将父亲珍藏了40年的周恩来题词捐献给国家,现藏于中国邮票博物馆。为了纪念周恩来同志为林卓午题词41周年,同年5月...
林卓午,字叔卿,是中国福建籍人士,出生于1889年的福安市康厝乡苏坂村。他的父亲元恺,曾是清朝的举人,担任过知县。在抗日战争期间,林卓午担任中华邮政局驻西安第三段军邮总视察,凭借其职务,他被授予少将军衔,为恢复国共两党之间的通信畅通做出了显著贡献,这一时期通信的瘫痪状况得以改善。新中国...
今日福安消息7月27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宁德市委员会成员三十多人来到福安康厝苏坂的林卓午故居,看望林卓午先生的后人,瞻仰献身邮政事业的先辈林卓伍先生的遗迹。被称为“一代邮表,万世楷模”的林卓午先生早年曾为国共通邮工作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周恩来总理为他题词“传邮万里,国脉所系”。而林卓午先生本人是民...
林卓午为改变国共两区通邮瘫痪状况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林卓午却为此遭到国民党当局的迫害,家被查抄、军邮总视察职务被撤,被贬到安徽崔山邮局“控制”使用。抗日战争结束后,林卓午再度调回福建邮局任帮办。一九五七年,林卓午先生不幸逝世,终年六十八岁。林卓午一直珍藏的周恩来题词,一九八一年由他...
林卓午先生故居游记 冬日里的一天,笔者在苏坂村党支书陪同下,参观游览了周恩来总理为其亲笔题词“传邮万里,国脉所系”的林卓午先生故居。 林卓午先生故居位于福安市康厝乡苏坂村龙凤路二十六号,始建于清道光九年(1829年)坐北向南,为砖、土木结构合院式建筑,占地面积一千一百七十平方米,三进,依次为大门楼、天井两...
局面。抗战时期,与林伯渠开辟国共通邮协定林卓午与林伯渠共同开辟抗战国共通邮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时任湖北宜昌一等邮 局局长林卓午,他毅然请求奔赴抗日前线,从事危险而艰苦 的军邮工作。第二年,国民党委任林卓午为中华邮政局驻西 安第三段军邮总视察,并授予少将军衔,在西安设立办理 处,负责晋、陕...
国共通邮功臣林卓午
<正>林卓午(1889—1957),福安康厝苏坂人,著名爱国邮人,清末毕业于北京邮电学堂,抗战时期为国共通邮工作做出了卓著贡献,周恩来曾题写'传邮万里,国脉所系'赠之,1981年国家邮电部为此发行了纪念邮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蒋介石下令共产党根据地以内的所有邮局和邮班一律停办,断绝共产党的邮政交通。抗日战争全面爆...
林卓午,字叔卿。生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福建省福安市康厝苏坂村人。父元恺,清举人。当过知县。卓午11岁随父去南昌,在熊氏英文学塾就读,结业后,考入北京邮电学院,不久即加入邮政协会。清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他投身革命,在武汉大元帅府交通部工作。民国2年(1913年),重返北京邮电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