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墓位于福州市北郊马鞍村的金狮山东麓,福建省军区内,平时实行封闭式管理,并不对外开放,只在每年的清明节才允许林家后人及游客前来扫墓。 林则徐墓为清道光六年(1826年)林则徐因母丧守制,为其父母营造的,坐西北朝东南,面对五凤山,为砖砌三合土夯筑,平面呈如意形,总共有六个圹位,以其父母的墓葬为主体,林则徐...
1956年的一天,福州军区在马鞍村金狮山新建指挥部的时候,于松柏树丛间意外发现了民族英雄林则徐墓。1958年,著名诗人、历史学家郭沫若亲临林则徐墓进行历史考证,证实了马鞍村古墓墓主人正是林则徐。 1961年,林则徐墓被列为福建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并先后进行了三次保护性修缮。1988年,林则徐墓成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林则徐墓位于福州市省军区内,交马鞍村金狮山麓,坐北向南偏东南,面对五凤山。墓碑两侧墓柱亦为三合土质,上刻:“百丈松楸驯鹿土,千秋圭节卧牛眠。”墓平面呈如意形,其墓为三合土夯筑,五层墓埕,面宽14.6米,纵深37米。封土隆起,形如覆釜。封土后护坡正中饰一圆形的“寿”字,直径0.82米。封土前竖立一块高1.08米、...
林则徐墓沉睡于军区大院 历经百年 幸存完好 百年之后重新被记起的英雄墓 1956年的一天,福州军区在马鞍村金狮山新建指挥部的时候,于松柏树丛间意外发现了民族英雄林则徐墓。1958年,著名诗人、历史学家郭沫若亲临林则徐墓进行历史考证,证实了马鞍村古墓墓主人正是林则徐。
2011年6月,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收到一封信件,写信人是陈兆渭先生,他曾是原福州军区的营房建筑工程师、现场施工负责人。在信中,他向我们还原了上个世纪林则徐墓发现和保护的故事。 20世纪50年代,因形势需要,福州开始进行战备建设。1956年,当时的福州军区党委决定,将位于福州市区屏山(现福建省委、省政府所在地)的军事...
台海网11月13日讯 据福州日报报道 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抱病到广西赴任。当年11月,在途中病卒于广东潮州普宁行馆,次年由次子林聪彝扶柩归葬于福州马鞍村金狮山东南麓。 发现档案 林则徐墓平面呈如意形,三合土夯筑,五层墓埕,面宽14.6米、纵深37米。封土隆起,形如覆釜。后护坡正中饰一圆形的“寿”字。封土前...
位于福州市省军区内,郊马鞍村金狮山麓,林则徐墓坐北向南偏东南57度,与五凤山相对。墓地形状呈如意,墓体为三合土夯筑,共有五层墓埕,宽14.6米,纵深37米,封土如同覆釜。封土后方护坡中央饰有直径0.82米的圆形“寿”字。墓前竖立着一块高1.08米,宽2.55米,厚0.16米的墓碑,上面镌刻着御赐...
位于福州市省军区内的林则徐墓,坐落在马鞍村金狮山麓,方向朝南偏东南57度,背靠着五凤山。墓地的布局呈如意形状,墓体采用三合土夯筑而成,由五层墓埕构成,整体规模宽14.6米,纵深则达到37米。墓冢设计独特,形似覆釜般的隆起封土,显得庄重而醒目。封土后方的护坡中央,醒目地雕有一个直径0.82米的...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人,1850年11月22日,林则徐在普宁老县城病逝。他的一生,以虎门销烟、奋力抗英而闻名中外,成为一代名臣,为后人称颂和景仰。 林则徐的墓地林则徐墓在福州市省军区内,平面呈如意形,其墓为三合土夯筑,五层墓埕,面宽14.6米,纵深37米。封土隆起,形如覆釜。墓地始建于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