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构造带(active structural zones)即活动断裂带(active fault zone),是挽近地质时期乃至近代尚在持续或断续活动的构造带。其活动性可通过地质构造、地震活动、火山活动、构造地貌和第四纪地质、考古等调查,以及地形变、地应力和各种地球物理场观测等加以鉴别;影响最新地层是其最确切的标志。它是活动构造体系中...
二级构造带是盆地中的一系列局部构造成排、成带或成群出现组成的正向构造单元。二级构造带对盆地中油气的聚集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常常形成油气聚集带。沉积盆地中重要的二级构造带长垣、背斜带、断裂带、挠曲带等。 3.三级构造——背斜和向斜等 背斜和向斜是沉积盆地中最普遍、最发育的构造行迹。它们是地层的弯曲变形...
二级构造带是由若干个形态相似的三级构造组成的带状区域。以下是关于二级构造带的详细解释:组成:二级构造带由多个形态相似的三级构造组成,这些三级构造在形态、规模和分布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共同构成了二级构造带的整体特征。控制作用:二级构造带不仅控制着三级构造的形态、规模、分布、发展史和力学机制,...
作为印支运动概念的发源地,越南北部的Song Chay构造带是印支造山带的突出代表。该地区广泛发育大型的斜歪褶皱、NE方向的逆冲推覆构造、二叠纪-三叠纪岩浆活动及未变形的晚三叠世具有磨拉石特点的陆相沉积不整合覆盖在下伏变形地层之上。近年来,越南及欧、美、俄...
牟——即构造带的力学性质尽管比较复杂,但左行平移是其最基本的特征。断裂带左行平移的最重要证据是许多标志性地质界线及地质体被断裂切割且断裂的东侧相对向北东平移错开,从而构成一个断裂平移系统,每条主干断裂的平移错距6~30公里,断裂带的总平移错距约50余公里。该构造带绝大部分出露地表,可直接观察到,较...
华夏构造带(Cathaysian tectonic belts),是在东亚镜像反映中轴带以东,包括中国东部地区,北至西伯利亚东部,南达印度尼西亚,由西伯利亚地台相对向南运动、与太平洋壳块作反时针相对扭动形成的一系列呈北东和北北东向的斜列褶皱构造组成的广阔剪切带。在此类褶皱带上发育许多北西和北西西向的较大断裂,褶皱带之间夹...
1、泉州汕头地震构造带泉州汕头地震构造带位于福建省东部至东南部。西约以柘荣宁德闽侯永泰安溪漳州云霄连线为界,东濒台湾海峡,大致以福建沿岸海域4050米等深线东侧为界,北入浙江温州,南延广东汕头一带。该地震构造带地处沿海重力梯级带。带内以断裂构造为主要特征。自三叠世以来,由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俯冲,在福...
商丹构造带是秦岭-大别造山带内部最主要的地质边界,是造山带中地表地质和岩石圈深部结构的分界线。商丹构造带是以一系列不同深度层次形成的、不同性质的韧性—脆韧性断层为骨架,包含不同时代与来源的岩层和岩块,诸如松树沟蛇绿岩、丹凤蛇绿岩、不同期的花岗岩类、糜棱岩和碎裂岩等岩块及沉积楔形体...
中国大陆贺兰-川滇南北构造带向南连接位于印度板块和中印地块之间的东南亚构造带,综合研究厘定了印支地块、Sukhothai地体、缅甸地体、西缅甸地体,以及其间的多条蛇绿混杂岩带的性质和成因关系,构建了东南亚古特提斯、新特提斯构造演化的新模型(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