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构造地貌学研究明显反映静态构造的地貌,即静态构造地貌。地质时期形成的地质构造,其原始构造形态不可能完整地表现在地形上。因为后来的构造运动会使地形发生变化,以至倒转;外力的侵蚀作用使原始构造形态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由古老构造形成的背斜山、向斜盆地、断层陡崖等原始静态构造地貌上会出现一些次生...
构造地貌学方法就是研究地球表面的样子和地球内部构造运动之间关系的各种办法和技术,下面是一些常用的: 1. 地质填图。 方法概述:就是到野外去仔细观察各种地质现象,比如哪里是哪种地层,哪里有断层、褶皱等,然后把它们画成图,标清楚这些东西的位置和样子。 在滑动速率研究中的应用:通过这个方法,我们能知道断层等构造...
新、老构造运动都是内力引起,都产生岩石的变形、错位,但老构造运动是很早以前发生,产生的痕迹记录在地层里,地貌形态已不存在;而新构造运动,特别是现代构造运动,除在新地层中显示,还表现在火山、地震、隆起、沉陷、掀斜以及各种地貌形态上。 研究老构造运动主要靠地层;研究新构造运动除地层外,可看地貌;研究现代构造运...
构造地貌学是地貌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其研究内容已涵盖构造—气候—地表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对地貌演化的影响。经过近50年的积累和发展,我国构造地貌学研究已形成了相对完备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并呈现出不断与其他邻近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基于此,...
本书系统介绍了构造地貌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典型案例,包括活动构造与地震模式、活动构造的地貌响应、全球构造与构造地貌、古地震学、剥蚀速率与隆升速率、地表过程与源-汇系统、构造-表面过程的耦合模型、地震地貌与地震滑坡、构造地貌的测量方法、数字高程模型、构造地貌的测年方法、裂变径迹热年代学、宇宙核素年代...
构造地貌:由岩石圈构造运动造成的地表形态。构造地貌学:研究内力在地貌形成中的作用,研究地壳运动、大地构造单元、各种地质构造类型与现代地表形态之间的关系。构造往往是地貌发育的“骨”,是外动力地貌过程的基础 •按规模大小可分为三级:第一级(全球构造地貌):大陆和海洋;第二级(大地构造地貌):大陆上和...
构造地貌学是地貌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其重点关注地表过程与岩石圈构造变形、气候变化等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地形发育的影响。近年来学界在构造地貌学研究领域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特别是在构造地貌定量研究方面产生了很多新成果,极大地促进了构造地貌研究在理论、方法、思路上的创新...
一、新构造运动 主要表现有:火山、地震、断裂、褶皱、温泉和地热异常,对人类活动、经济建设意义重大,大型、长远工程建设必须掌握地区的新构造运动性质、数量及方向。从中国地形基本轮廓的形成看,新构造运动定义为从新近纪开始直到现在发生的构造运动较适宜。其中还可划分出现代构造运动,即发生在有人类历史记载时期的,可...
大地构造地貌一一如大陆上的褶皱山脉、大型拱起高原,洋底的洋中脊、海岭和深海平原等。是地壳运动、大地构造的表现。 地质构造地貌一一指由断裂、褶皱和火山等作用形成的地貌。是断裂、褶皱和火山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貌,有的是地质构造经外力剥蚀出露的产物。 第一节全球构造地貌 一、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形状为一接近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