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主义(Constructivism),又名结构主义;发展于1913~20年代。构成主义是指由一块块金属、玻璃、木块、纸板或塑料组构结合成的雕塑。强调的是空间中的势(movement),而不是传统雕塑着重的体积量感。构成主义接受了立体派的拼裱和浮雕技法,由传统雕塑的加和减,变成组构
构成主义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前后,在俄国一批知识分子当中产生的前卫艺术设计运动。艺术家们将金属、玻璃、木块、纸板或塑料组构成雕塑,强调的是空间的构成感,而不是传统雕塑着重的体积量感。构成主义吸收了几何抽象理念,对现代雕塑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弗拉基米尔·塔特林(Vladimir Tatlin)塔特林是构成主义运动的主要发起...
解析 构成主义是指由一块块金属、玻璃、木块、纸板或塑料组构结合成的雕塑。强调的是空间中的势(movement),而不是传统雕塑着重的体积量感。构成主义接受了立体派的拼裱和浮雕技法,由传统雕塑的加和减,变成组构和结合;同时也吸收了绝对主义的几何抽象理念,甚至运用到悬挂物和浮雕构成物,对现代雕塑有决定性影响。
构成主义(Constructivism)是一种20世纪初期在俄国兴起的现代艺术运动,它代表了现代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不仅对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设计、建筑、工业和政治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考和创新方向。构成主义的诞生 20世纪初期,俄罗斯社会和文化生活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伴随着这一变革,新兴的艺术运动不断涌现。构...
构成主义(Constructivsm),又称“结构主 义”,现代西方艺术流派之一,发源于立体主 义,1913-1917年在俄国形成,标榜艺术的思想 性、形式性和民族性,采用圆、矩形和直线为 主要艺术语言,最早出现在雕塑领域,而后发 展到绘画、戏剧、音乐、建筑设计和产品设计 等广泛领域。代表人物有马列维奇、塔特林、佩夫斯纳、...
构成主义(Construction) (亦称构成派)前苏联"十月革命"以后,雕刻艺术家K·马里维奇(Kasimir Malevich 1878~1933)和N贾波(Naum Gabo 1890~1977)、A·佩夫斯纳(Antoine Pecsner)两兄弟把未来主义与立体主义的机械艺术相结合,发展成为构成主义,其纲领为:谋求造型艺术成为纯时空的构成体,使雕刻、绘画均失其特性,用实体代...
构成主义的艺术表现形式非常广泛,涵盖绘画、雕塑、建筑、设计、摄影、电影、舞蹈等艺术领域。在绘画方面,构成主义常常采用几何形式和图案来表现主题,尤其是在抽象艺术领域。在雕塑方面,构成主义强调空间感和材料的纯粹性,试图摆脱传统雕塑中的赋形,注重视觉效果的冲击力。在建筑方面,构成主义主张建筑必须具有明确的功能性...
一、颠覆传统:构成主义运动的兴起 构成主义运动起源于俄国,最初由一位杂技演员、艺术家和诗人弗拉基米尔·马耶尔霍尔德(Vladimir Mayakovsky)和一位画家、建筑师卡兹米尔·马列维奇·马列维奇·马列维奇·马列维奇(Kazimir Malevich)创立。1913年,他们在莫斯科的“未来展览会”上展出了一系列抽象作品,引起了轰动。马耶...
构成主义对现代艺术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在建筑、设计和艺术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最著名的是建筑领域,许多现代建筑都采用了构成主义的理念,创造出一些富有现代感的建筑作品。此外,构成主义还影响了其他艺术运动,如抽象表现主义和最小主义等。这些运动都借鉴 艺术家赖智诚就是构成主义艺术家之一。他的三色阶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