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昆(1919年9月2日—2005年7月6日),男,汉族,出生于中国北京,祖籍浙江嘉兴,中国共产党党员,物理学家、物理教育家,“极化激元”概念的最早阐述者,中国固体物理和半导体物理学科的开创者之一,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生前是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名誉...
研究还发现,作为一种新的自由度,对Mo元素原子质量的控制可以有效地调节α-MoO₃声子极化激元的Reststrahlen带,为声子极化激元的控制提供了新的操纵手段。以上研究表明,Mo同位素富集有效降低了α-MoO₃晶体中声子极化激元的光学损耗,为制造超低损耗的极化激元器件提供了潜在的候选者。图3 不同α-MoO₃晶体中面...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戴庆研究团队提出利用极化激元作为光电互联媒介的新思路,充分发挥其对光高压缩和易调控的优势。构筑光-极化激元-电转换路径相当于将红绿灯路口改造成立交桥,具有显著优势:一是效率高,光/电激发材料表面波的效率相比光电效应提升潜力巨大;二是集成度高,光波转化成材料表面波可将波长压缩百倍轻松突破衍射极...
与传统极化激元腔相比,双曲腔边缘取向和晶体方向之间的夹角会显著影响光学响应,并且可以用作调制极化激元模式的新维度。 1. 灵感来源 图1 单轴晶体双折射原理 图源:维基百科 当边缘法线的方向和光轴非正交或不平行时,边缘存在特殊的光学响应,例如在单轴晶体中不仅存在双折射,还观察到天然负折射。基于类似的效应...
极化激元的研究对于理解纳米光学现象、开发新型光电器件以及实现纳米尺度下的光学信息处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极化激元的产生是由于金属表面上的自由电子与入射光场相互作用,形成了一种表面等离子体波。这种表面等离子体波的能量密度高于入射光场,因此可以在金属表面上产生强烈的电场增强效应。这种电场增强效应可以用于增强...
一分钟了解极化激元, 视频播放量 19662、弹幕量 2、点赞数 700、投硬币枚数 73、收藏人数 1432、转发人数 32, 视频作者 科学小视, 作者简介 动画分享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知识,相关视频:电子是如何运动的,神秘的量子,一分钟了解量子纠缠:量子力学“鬼魅般”的超距作用!,
Gubbin等发现了一种新的声子-光子耦合模式[2],称为纵向-横向声子极化激元(LTPP),它同时具有横向特性和纵向特性,能够提升红外区域的电致发光性能 总之,黄昆方程把纵光学长波振动与宏观电场相联系,为后来H.Frohlich提出著名的电声子极性相互作用理论奠定了基础。从更广泛的视野来看,黄昆先生这件工作的重大意义还不止于...
A. 它是离子晶体的长声学横波与电磁波的集体振动的元激发。 B. 它是离子晶体的长光学振动和电磁场耦合的元激发。 C. 在 q ® ¥ 时,低频极化激元趋于电磁声子,高频极化激元趋于高频光子。 D. 在 q ® 0 时,低频极化激元趋于低频光子,高频极化激元趋于极化声子。
由极化激元介质制成的周期微结构,称为极化激元光子晶体,可以用来控制亚波长尺度的光波。极化激元光子晶体的介电常数周期性变化,会引入传播极化激元的布拉格散射,能够实现许多可配置的极化激元模式,因此在诸如波导与分光、能量传递等面向片上集成光子芯片方面,以及生物传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