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说内容 地表构造 板块构造的基本思想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层的硬壳——岩石圈(或称构造圈),相对于软流圈来说是刚性的,其下面是粘滞性很低的软流圈。岩石圈并非是整体一块,它具有侧向的不均一性,被许多活动带如大洋中脊、海沟、转换断层、地缝合线、大陆裂谷等分割成大大小小的块体,这些块体就是所...
1967年,摩根等人把海底扩张说的基本原理扩大到整个岩石圈,并总结提高为对岩石圈的运动和演化的总体规律的认识,这种学说被命名为板块构造学说。总之,板块构造说是海底扩张说的发展和延伸,而从海底扩张到板块构造又促进了大陆漂移的复活。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思想:板块构造说认为,岩石圈相对于软流圈来说是刚性的,其...
由于拖拽,常有地震发生,在地形上则形成海沟、岛弧或海岸山脉;若大陆板块(如亚欧板块)与大陆板块(如印度洋板块)相撞,则形成高大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在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如东非大裂谷)或海洋(如红海、大西洋)。 (4)板块学说的应用解释地世界火山和地震带的形成、矿产的分布和各地貌的形成等。 板块构造...
简单来说地壳就像是被一块块板块覆盖的皮肤,而这些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正是我们观察到的大多数地质事件的根源。 板块学说得核心观点之一就是地球的外层并不是一个完整不动的壳,而是由7大板块以及一些小板块组成。这些板块相互之间的运动,决定了地球表面现象的变迁。太平洋板块以及北美板块之间的碰撞导致了加利福尼亚的...
板块学说于焉成形,由原本的水平移动思维进化成地球内部的运动影响地表的想法。1960年代,得到陆地的古地磁逆转时间表,也认为中洋脊两侧交互出现的正反磁极,应为海洋地壳侧向生长造成。现在:已经能够掌握全球各地海洋地壳年龄以及中洋脊扩张速率以及海沟隐没速率,可以标出板块的形状,分布以及移动速率及移动历史。
1968年,美国B.L.艾萨克斯、J.奥利弗和L.R.赛克斯进一步阐述了地震与板块活动之间的联系,并将这一新兴理论称作 “新全球构造”。现今常用的术语“板块构造”,是麦肯齐和摩根在1969年提出的。70年代以来,板块学说逐步渗透到地球科学的许多领域。基本观点 板块的划分——七大块 岩石圈并非是整体一块,它被许多活动...
板块学说的前身是大陆漂移学说,进一步发展为海底扩张学说,最后成为板块构造学说。 1.大陆漂移学说 1910年,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患病在床上,他发现挂在墙上的世界地图,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竟是如此地相对应,因此在他的脑海里就形成了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在地质时期里曾经是在一起的,大西洋是后来从这两个大陆中间形成的...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为:(1)地球表面覆盖着不变形且坚固的板块,板块的物质组成是岩石圈,具刚性,它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厚约70~100km。岩石圈下面是具塑性可流变物质构成的地幔软流圈, 厚度约几百公里。全球岩石圈由于受到地幔的上升流和下降流及其牵引作用而分裂成若干似板块的巨大块体,称为板块。这些板块以...
板块学说 板块学说 江发世 板块学说是关于地壳运动的一个假说。 板块学说的前身是大陆漂移学说, 进一步发展为海底扩张学说, 最后成为板块构造学说。 1. 大陆漂移学说 1910 年, 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患病在床上, 他发现挂在墙上的世界地图, 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竟是如此地相对应, 因此在他的脑海里就形成了非洲大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