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松针蚧,又称中华松梢蚧,为同翅目、珠蚧科、松梢蚧属。国内分布较为广泛,以为害油松、马尾松、黑松等松属植物为主,具有虫体小、数量多、繁殖快等特点。其用口针刺入松针组织吸取液汁,致使针叶枯黄,严重者松针枯死,林相似火烧一般,严重影响林木生长,连年为害造成...
中华松针蚧是一种年生昆虫,经历单一世代,以幼虫形态在松针上度过冬季。春季3月,越冬的幼虫开始活动,2龄的无肢若虫出现,此时雌雄开始分化,虫体迅速成长,对松树的危害达到顶峰。4月中旬至5月上旬,成虫开始出现并进行交配,紧接着是5月中旬至6月中旬的产卵期,5月下旬至6月下旬则是若虫孵化期。...
一、松针蚧的危害 松针蚧又名中华松梢蚧,属同翅目盾蚧科,是油松的主要害虫之一,以若虫、雌成虫附着在针叶上刺吸危害,使针叶变黄,提早脱落,严重影响松树正常生长发育。 二、松针蚧的生活史 松针蚧1年发生1代,以若虫、雌成虫在寄主枝条、针叶上越冬,每年的3月下旬至4月中旬1龄若虫开始活动,4月...
松针蚧的危害与综合防治技术
松针蚧防治方法如下:检疫措施:严禁带虫苗木、接穗外运和引进。对有虫苗木可用52%磷化铝片剂进行熏蒸,用药量为6.6g/m3,熏蒸时间为1.5—2天。营林技术防治:对杨圆故进行合理密植,营造混交林,改造稀疏林分;对梨圆故选用树皮粗糙和生长快的69意杨、72意杨和抗虫树种毛白杨,营造杨及刺槐混交林;...
由于管理不到位,没有及时监测及预警虫害发生时间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理措施,对患有虫害的苗木、枯枝、落叶没有及时清理,导致中华松针蚧虫害发生面积大、蔓延范围广、持续时间长。要采取多种防治措施防治中华松针蚧,例如人工捕捉成虫、地面喷洒化学农药只适合面积小、中幼林的治理,对于大面积林分,喷雾、地面喷洒农药方式...
对于中华松针蚧的防治,关键在于林区的管理与维护。首先,提升林区管理,实施适当的抚育措施,比如定期进行修枝间伐,这样能促进林木的生长,增强林木自身的抗虫能力,从而减少虫害的发生。一旦发现有虫害的枝条,应迅速剪除,并集中进行焚烧,以此减少虫害的源头。其次,生物防治也是重要手段。可以利用天敌来控制...
松针蚧的形态特征独特而显著,其介壳形态在昆虫界中占有突出地位。雌性介壳的形状为长卵形,大小约在1.0—1.5mm与0.4—0.5mm之间。前端可见第一亮点,为淡黄褐色,介壳表面略微隆起,颜色由黄褐色向暗褐色过渡,覆以一层薄薄的蜡层。围绕介壳的一圈,可以看到白蜡线,为松针蚧的显著特征之一。雄性...
近来,中华松针蚧在武都区危害呈上升趋势。为及时有效遏制虫害扩散蔓延,筑牢生态安全防线,确保县域森林资源安全,武都区森防站加强中华松针蚧监测力度,多次深入现场调查危害区域的虫情动态,抢抓中华松针蚧若虫羽化期的2-3天的最佳防治时期。5月19日,在市森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