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百姓感念其节烈,亦尊为神,与杨椒山一同供奉。清朝初年,城隍庙又改回原称——松筠庵。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刑部官员得知松筠庵为杨椒山故居后,将其堂屋辟为祠堂,取名“景贤堂”,用作供奉祭祀。景贤堂门额悬挂着“杨椒山先生故居”牌匾,室内有杨椒山塑像,神像两厢有楹联:“不与炎黄同一辈;独留...
著名笔记《藤阴杂记》对于松筠庵的变迁说得更加详细。从书中可以知道,松筠庵的主人死后,人虽然得到了明朝政府的平反和嘉奖,并得到“忠愍”的称号,但是他的故居却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维护,致使本来很有名的一处故居日益变得很寂寞,竟至有人将这座名人故居私下里卖了出去,此后可能就没有人知道这原是杨继盛的故居了,...
松筠庵、仁寿殿、菜市口和东交民巷,乍看起来,这些分布在北京各处的地点似乎毫无联系,在120年前,就是它们因戊戌变法而联系在一起,成为这一历史事件上演的重要舞台:起于松筠庵中的“公车上书”,成于仁寿殿内的君臣召对,终于菜市口里的喋血刑场,而它的一线火种,又从东交民巷遁迹海外,重获新生。接下来...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清廷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群情激愤。广东举人康有为发动1300余名举子在松筠庵及对门的河南会馆签名于万言书,反对割地赔款,要求变法强国。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 杨椒山祠坐南朝北,主体建筑分为庵祠和谏草堂两大部分,总占地面积2348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834平方米。整体建筑为清...
杨椒山祠(松筠庵)杨椒山祠(松筠庵),位于西城区达智桥胡同12号。是明嘉靖时期进士、忠烈之士杨继盛的故居。杨继盛,字仲芳,号椒山,最主要的功绩就是弹劾内阁首辅、华盖殿大学士严嵩,历数了他的五奸十大罪,后被严嵩诬陷,投入刑部大狱,受尽酷刑,迫 - 张阳阳^走遍北
松筠庵原是明朝爱国忠臣杨继盛的故居,一幢普普通通的住宅建筑。由于主人杨继盛的缘故,这座建筑历经沧桑而为世人所注视。有一副广为传颂的对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就是杨继盛所撰,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特别赞赏该对联,并改动一字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多次引用并书赠同志和朋友,用以自励励人...
松筠庵作为京师游风气盛行的场所之一,其之所以能频繁发生游活动与其所在的地理位置有着莫大的关系。松筠庵位于北京宣武门外。这里不仅是士人进京的必经之路,还是他们选择停留和居住的主要区域。『旧日,汉宫非大臣有赐第或值枢廷这皆居外城,多在宣武门外,土著富室则多在崇文门外,故有东富西贵之说。士流题咏率...
来源标题:李鸿藻与松筠庵 李鸿藻(1820—1897),字寄云,号兰孙,晚清主战派重臣之一,咸丰二年(1852年)进士,选庶吉士,后授编修,督河南学政。同治元年(1862年),他被提拔为侍讲,深受慈禧的信任,累迁内阁学士,署户部左侍郎。光绪二年(1876年),命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其以病乞假,旋卒,享年78...
松筠庵是清代文人集会的重要场所,在松筠庵中参加游的画家之间形成一个线索:吴冠英不仅与何绍基交往密切、与孔绣山共同参加有李尚迪在场的集会,还曾与叶道芬一起夜宿光明殿。同时,这些画家与京师学者、士大夫行成了另一线索:吴冠英曾参与在龙树寺中举行的活动,参与者还有何绍基、张穆等清代有名的学者、士人。秦炳文、孔...
松筠庵所赋予我们的是代代相传的忠义精神。忠义精神对凝聚一个社会是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