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苋,中药材名。本品为苋科植物杯苋的全草。全年可采。晒干或鲜用。功能主治为:①《海南植物志》:治痢疾,止咳。②《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消肿,止痛,拔弹,除诸毒。治各种蛇咬伤,肝脾肿大,子弹入肉。来源 本品为苋科植物杯苋的全草。全年可采。晒干或鲜用。性味归经 《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
出处出自《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药材基源:为苋科植物杯苋的地上部分。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athula prostrata(L.) Bl.[Achyranthesprostrata L.」 采收和储藏:夏季植株生长盛期采收,除去泥土,鲜用或晒干用。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灌丛或小河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南及台湾...
杯苋,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绿色。花果期6一11月。全草入药。功效:凉血、解毒、清热、利尿。作用:可用于治疗吐血、咯血、痢疾、热毒发斑、小儿赤痢、热淋、石淋、血淋、目赤肿痛等病症。注意:孕妇应避免使用杯苋。
杯苋为苋科植物杯苋Cyathula prostrata (L.) Blume的地上部分。夏季植株生长盛期采收,除去泥土,鲜用或晒干用。主产于广西、广东、海南、台湾。 中药名称杯苋 中药学名(拉丁名)HERBA CYATHULAE PROSTRATAE 别 名镜面草、蛇惊慌、细叶蛇总管 所属功效类清热药 ...
Cyathula Bl. 杯苋属,苋科,草本或亚灌木;叶对生;花簇生;花束呈穗状花序式排列,结果时下弯;两性花在每一花束上1-2朵,每侧为一束钩状芒刺(由不育花的花被片退化而成)所围绕;花被片5;雄蕊5,合生,下部和2裂的退化雄蕊连结;果为一不开裂的胞果。约27种,广布于热带地,其中杯苋(C.prostrata(...
头花杯苋(Cyathula capitata Moq.),别名:麻牛膝、白牛膝,拉丁文名:Cyathula capitata (Wall.) Moq. 苋科、杯苋属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根粗壮,灰褐色或棕红色,根条圆锥状,少扭曲,味苦、涩而略麻;茎直立,近四棱形,干时暗紫色或棕黄色,具分枝,茎及枝皆疏生灰色长柔毛。叶片纸质,宽卵形...
植物名杯苋 拼音BeiXian 学名Cyathula prostrata (L.) Blume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中央种子目 科苋科 属杯苋属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根细长;茎上升或直立,钝四棱形,具分枝,有灰色长柔毛,节部带红色,加粗,基部数节生不定根。叶片菱状倒卵形...
杯苋虽不似野花般绚丽,却也拥有自己的花期。它通常在9月份绽放,而花期可持续至11月份,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这种植物对生长环境并不挑剔,不仅能在阴沟里茁壮成长,还常见于村里的院子边、墙边、路上以及小溪畔,处处可见其身影。生长在海拔800米至1600米的范围内,杯苋的分布可谓相当广泛。令人惊喜的是,一些花...
杯苋别称名叫蛇见怕、镜面草、蛇惊慌、细叶蛇总管、拔子弹草、小马鞭草、细样倒扣草。杯苋是一种多年生草本,它的高度可达50厘米;根细长;茎上升或直立,钝四棱形,具分枝,有灰色长柔毛,节部带红色,加粗,基部数节生不定根。叶片菱状倒卵形或菱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