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叶杯腺柳 尖叶杯腺柳(学名:Salix cupularis var. acutifolia S. Q. Zhou)是杨柳科、柳属植物。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近危(NT)。
杯腺柳的形态特征独特且引人注目。其芽以狭长的圆形呈现,长度约为4毫米,呈现出深棕色且带有光泽。这种芽的形状就像一个小巧的椭圆形盘子,边缘微突,显得生机勃勃。叶片的形状更为多样,常见的是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偶尔也会近似圆形。长度在1.5-2.7厘米之间,宽度则在1-1.5厘米,顶端近乎圆...
化感综合效应表明,杯腺柳叶片枯落物浸提液对6种草地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程度为:高山韭>甘肃马先蒿>草地早熟禾=垂穗披碱草>扁蓿豆>圆柱披碱草。【结论】退化高寒草甸的恢复措施应考虑通过合理放牧来调控草地枯落物的量和养分的循环,提高牧草质量以及维持草地健康。关键词:东祁连山;杯腺柳;枯落物;种子萌发;...
摘要:科学评价灌丛草地自然恢复演替特征,以期为灌丛草地的生态修复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空间 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东祁连山小叶金露梅+杯腺柳灌丛植被碳储量和土壤理化性质对自然恢复演替的响应。 结果表明,随着小叶金露梅+杯腺柳灌丛恢复演替期的延长(约20年),灌丛群落碳储量增加1.2〜3. 8倍;丛...
杯腺柳,杯腺柳(Salix cupularis Rehd)为小灌木。小枝紫褐色或黑紫色,老枝发灰色,节突起,十分明显。芽狭长圆形,长约4毫米,棕褐色,有光泽。蒴果,长约3毫米。花期6月,果期7月-8月上旬。产陕西、甘肃、青海、四川(北部)等省。生于海拔2540-4000米间的高寒山坡。模式标
360搜索首页 反馈 登录 注册 1/2杯腺柳 原图 上一图册 下一图册 杯腺柳图册(共2个图册) 2张 杯腺柳 (共2张) 4张 杯腺柳 (共4张)
杯腺柳(学名:Salix cupularisRehd)是杨柳科柳属植物,小灌木。小枝紫褐色或黑紫色,老枝发灰色,节突起,十分明显。芽狭长圆形,长约4毫米,棕褐色,有光泽。蒴果,长约3毫米。花期6月,果期7月-8月上旬。[1] (概述图参考来源:[2]) 快速导航 关系表
杯腺柳(Salix cupularis Rehd)为小灌木。 小枝紫褐色或黑紫色,老枝发灰色,节突起,十分明显。芽狭长圆形,长约4毫米,棕褐色,有光泽。蒴果,长约3毫米。花期6月,果期7月-8月上旬。 产陕西、甘肃、青海、四川(北部)等省。生于海拔2540-4000米间的高寒山坡。模式标本采自陕西太白山。
杯腺柳(Salix cupularis Rehder)是杨柳科柳属植物,小灌木。小枝紫褐色或黑紫色,老枝发灰色,节突起,十分明显。芽狭长圆形,长约4毫米,棕褐色,有光泽。蒴果,长约3毫米。花期6月,果期7月-8月上旬。(概述图参考来源:)形态特征 小灌木。小枝紫褐色或黑紫色,老枝发灰色,节突起,十分明显。芽狭长圆形...